。
她已經五十多歲了,官府的人將她分到了繡坊裡打雜工,她知道繡坊裡還收疙疤,放工回來也沒閒著,趁著天還沒黑就去砍樹枝,準備批經做疙疤去賣。
她是第一批到的,也是最先融入到青牛鎮裡的一批人。
她雖然五十多歲了,但是身體依舊健康,她依舊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養大孫子。
從前她守寡養活兒子那麼艱難的日子都過來了,沒有熬不過來的理。
她勤勞能幹,到青牛鎮不過一個月就把欠官府的債給還完了。
這是官府給的工價高,東西賣的又便宜,她另外也沒閒著勤勞做活,手勤飯飽在這裡是真的實現了。
這裡不像從前他所呆的地方,家鄉的人哪怕是辛辛苦苦勤勤懇懇的幹活,也未必能填飽肚子。
如今她在去上工可以算工錢了,以後可以給孫子娶媳婦了。
想到未來的前景,金大娘的臉上笑容多了起來,幹勁也更足了。
她見到左鄰右舍總要跟他們說上兩句,自己從前是如何被族人給逼的走投無路了,幸好來到了青牛鎮。
在這裡他們可以吃的飽,穿的暖,還有工可做,能賺工錢,孫子也去上了官學,不要束脩。
她是不打算回去了,就帶著孫子留在青牛鎮了。
經過她的一番宣揚,整個新村裡的人都各自有了心思。
有人來了不想走了,有人則是認為人離鄉賤,物離鄉貴,決定年後天氣暖和了還要帶著家人回去。
青牛鎮來去自由,只要他們還完欠下的錢就成了,他們要走要留都隨便。
陸寧心裡有數,頭一批過來的六百餘人,不可能全部留下。
有些人留下,有些人走是正常的,勉強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