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了固寒的猜測,他取出一個手電筒在四周的牆壁上照射了一下,發現自己應該正處於地宮的甬道之中。
地宮的甬道奢侈的使用了漢白玉原石,每一塊原石的價格在當時而言都足夠一個三口之家生活五十年的時間。而在這些漢白玉上則雕刻了各式各樣繁複的影象。
因為努爾哈赤的福陵在建造的時候清朝並沒有漢化,所以兩側雕刻的影象並不像清朝其他的陵墓中都是一些人文典故,神話故事之類的圖案,而是雕刻了努爾哈赤那波瀾壯闊的一生,以及薩滿教各種神秘莫測的祈禱符號。
薩滿教的東西沒什麼可看的,但用來描述努爾哈赤一生的圖案卻讓固寒受益匪淺,最少解開了史上有關努爾哈赤很多爭議的話題,比如某個朝鮮族後裔專家信誓旦旦的對天發誓說努爾哈赤其實是韓國人,整個大清朝都是韓國人建立的。
地宮的甬道之中總共有五道銅門,這些銅門個個高達三四米之高,而且統統是使用沉重的熟銅鑄造而成,每個銅門的重量都在幾十噸以上。按理說地宮中的這些銅門都應該處於關閉的狀態,可當固寒來到這裡之後卻發現這些銅門統統處於開啟的狀態,這顯然更加印證了固寒心中的猜測。
打著手電筒的固寒毫不避諱地繼續向地宮深處走去,繼續行走了100多米的距離,終於離開了地宮的甬道,進入了地宮之中一個龐大的宮殿之內。
這個宮殿應該就是安放努爾哈赤棺槨的宮殿,因為此時一個極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