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包大敢剿滅萊陽群匪以來,包大敢在萊陽一帶的名聲可謂是達到最盛,而做為鎮壓軍首戰勝利,自然訊息也傳回了朝野。
有文官表示需要對包大敢加以褒獎,戰勝十倍於自己的敵人,確實算得上一等名將,況且依照包大敢現在的年齡,日後若是成長起來,定然可獨擋一方。
當然也有官員表示,不過是剿滅了萊陽境內一窩土匪,用不著大做文章。況且包先鋒官不好好策劃下一步討敵計劃,跑去萊陽境內湊啥熱鬧。
不管如何,朝堂之上對此件事件的看法不一,覺得應該褒獎的是太子一黨,而反對的是以童貫等幾名權官組成的非太子黨。
宋徽宗也被這群只會刷嘴皮子的官員氣的不輕,索性一道聖旨下去,不再理會此事。
而遠在萊陽境內的包大敢,似乎並不知曉因為自己剿匪一事,能夠引起朝堂黨爭。此時正在李家享受著最高款待,憑著包大敢對於李府與萊陽的貢獻,確實應該接受此等禮儀,就連萊陽百姓也紛紛堵在李家大宅門口,希望能夠親自道謝這位剿匪英雄。
近幾年來,萊陽的匪寇問題一直是困擾百姓的煩憂,誰家不想出個遠門,可是一想到萊陽周邊的土匪,哪能想以前一般自由安心行走?生怕一不小心就人財兩空。
只是未等包大敢與百姓一一道別,朝廷這邊就來了旨意。
扯著公鴨嗓的太監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鎮壓叛亂一事不得延誤,命三萬朝廷鎮壓軍即刻啟程沂州!”
包大敢為之一振,如今糧草不知所蹤官家顯然是不知曉,貿然前往沂州,若沒有充足的糧草補給,只怕是難以與梁山對抗。只是官家的旨意都送到眼前了,又難能違抗,便是硬著頭皮接下聖旨。
臨行前,傳旨的太監還特意叮囑,官家最近因為朝廷鬧得正凶沒了興趣,還望包大人儘快破敵。
待目送太監遠去,包大敢沉重的心思才再次湧上眉頭。
李天厚見包大敢一臉所有所思的模樣,連忙說道:“不知包大人為何事而發愁?”
包大敢見李天厚是誠信詢問自己,便是不再賣關子:“軍中一批糧草沒了著落,此番我獨自領軍出來,也正是為尋糧草而來!”
聞言,李天厚臉色也變得複雜,旋即說道:“如若包大人不嫌棄,李府可供一月糧草為包大人作為後用。”
包大敢會心一笑:“李太爺的心意,包某自然心領。可是不管如何這批糧草都至關重要,若是落入叛軍之手,後果不堪設想。”
許久未說話的李文長卻是說道:“包大人可是七日前丟失的糧草?”
包大敢一愣:“正是!”
李文長猛的一拍腦袋:“七日前一支運糧軍隊路過此地,當時正是縣老爺放的行,只是在放行之前縣老爺與運糧官低聲說了幾句,當時我正在縣令府處理一些事情,就並未多聽。”
“縣令府?”
包大敢的目光再次沉重起來,沒想到此事還與自己當眾抽的萊陽縣令有關。只是前幾日,萊陽縣令就被換下臺,至於趙得勝的去處,包大敢還真的無從知曉。
李文長見包大敢吃癟,為他指了一條明路:“趙得勝老家位於萊陽西南趙家村,若是上拿出尋他或許能找著!”
包大敢一聽就來了興致,連忙道謝,一方面接受了李家的慷慨捐贈,命令三萬鎮壓軍隨著糧草一道前往沂州。另一方面,包大敢帶著百人親衛隊踏上了尋找趙得勝之路。
……
……
萊陽西南處,乃是一處遼闊平原。雖不及北萊陽之地富庶,卻是一片稻田聖地,青一色的稻苗在微風之中緩緩擺動,頗有一絲農家樂趣。
包大敢一行人見到一名正在田間耕耘的老漢,便是打斷他詢問道:“老人家趙家村在何處?”
老漢握緊手中牛犁並未停下,只是不耐煩的說了句:“這兒便是趙家村!”
見老漢專心致志的犁田,包大敢有一句沒一句的同他搭話。
“見老伯如此勤勞,家裡定有不少餘糧。”
“餘糧?能填飽咱一家三口肚子就算好的!”
“莫不是這地的收成不行?我見老伯也犁田數十畝,又怎麼會不能填飽一家老小?”
“你這廝當真無趣,擋著老漢我犁田!”
“誰說這田產是咱家的?就算有收成咱家也分不到三成,三成能養活一家老小?”
就連知曉宋朝賦稅較高的包大敢也是驚愕:“朝廷能有如此重稅,讓老人家只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