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創造力的阻礙。在今天工業文明處處汙染的天空,有一股清風就是“禪”,它反對任何形式,提倡自然、實證,也是現代人尋找到的醫治工業病的良藥。但當“禪”被成為時尚標籤,房子裝修的風格,茶館、餐館、卡拉OK都用來做推廣標牌時,當人們把商人分為紅頂商人、儒商、禪商時,禪也成為一種空洞的符號,一種失去靈魂的空殼,不是啟迪人的創造力,而是成為創造力的敵人。
形而上的思想要打破禁錮,形而下的產品也要打破工業化的條條框框。
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沒有打破照相機、電話、電腦、遊戲機的行業限制,就不可能有今天集電腦、照相機、電話、遊戲機於一身的手機。
假如我們不能打破衛星、電視、有線電話、光纖的行業限制,我們將會付出更多成本和時間去重複投入。
幾年來,在房地產界,我寫了不少東西,說了不少話,有許多成了沒用的話,甚至廢話,錯話。惟有“SOHO”這種強調建築功能融合的產品沒有錯,經過了同行鋪天蓋地的批判,今天再想一想,還沒有錯。SOHO給我們帶來了可觀利潤,給客戶帶來了很高的租金回報,給使用它的人帶來了極大方便和效率。SOHO就是打破了一些舊東西。今天,我看到很多SOHO。儘管有些開發商不叫這個名字,但精神是相通的,SOHO越來越有活力和生命力了。
人如果端著架子自己就不會舒服,別人看著也不舒服。企業端著架子照樣不舒服。《大腕》中英達辦的公司就是端著架子的典型,見廣告客戶,有必要擺出一副和國家元首見面的派頭嗎?人和企業的風格,不光表現在他的外表和做派上,同時也表現在他們的作品、管理和經營理念上。
一個好企業,不應該是固態的,應該是液態的。無論市場是什麼形狀的,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都可以像水流進杯子、流進茶壺一樣,將它充滿,對杯子和茶壺又沒有任何傷害和改變。
一個不好企業,總是在埋怨,埋怨客戶素質低,埋怨市場環境不好,有點像便秘的人埋怨地球吸引力一樣。這樣企業是很難活下去的。
有些國外建築師到中國,總是埋怨中國建築工人的素質不高,中國建築工人100%是農民,這就是現實。日本有位叫隈研吾的建築師,沒有聽到他一聲的埋怨,從設計上把房子全用竹子包起來,看不出活幹得細不細。他的建築建設的速度最快,是我們最早邀請美國和歐洲建築評論家來參觀的房子。用中國農民雙手建造的房子也獲得國際大獎——威尼斯雙年展建築藝術獎。
越是端著架子的企業的組織機構圖越複雜,層次越多。這樣的公司效率就很低,扯皮的事情也隨著金字塔的層數呈幾何級數增加。這樣的公司是為社會創造不出價值的,所有創造力和價值,將被這座複雜機器耗盡。
人總是喜歡在大自然面前逞能,我們這些蓋房子的開發商尤其如此,喜歡把房子蓋得越高越好,最終大自然一定會讓這些房子都塌下來的,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只是人自己拆除還是自然倒塌而已。就像船總要沉入海底,人總要死一樣。大自然會讓鐵生鏽,我們就刷油、刷漆,甚至做成不鏽鋼。大自然會讓木頭腐朽,我們就不斷給它各種保護,與大自然抗衡,和大自然叫勁。人們甚至改變動物和植物的基因,傷害大自然的神經。最終大自然總是給予等量的懲罰,也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韓國有位喜歡老子的建築師叫承孝相,給我們設計了一個俱樂部,外牆用熟鐵,讓鐵不斷生鏽,變化不同顏色,也是一種美,一種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而不是對抗的美。
評論///
冷人
/// 2005/12/23 /// 09:28:26
中國的商業環境的確有些扭曲,也只好夾縫中求生存,比如鑽政策空子。中國的企業很少能有做到規範化經營的,大多產權不清,沒準以前是掛靠哪個國企的,將來會產生巨大的麻煩,這不是好現象。
在中國純粹的民營企業很難做,沒有官方背景做什麼事情都靠自己,跑不完的衙門口啊,作不完的揖,辦事很難。國有企業改革能做到社會上所有企業能夠一視同仁,那就是很理想了,不然會有無數的內幕交易和腐敗產生。也就是公平,公正原則,而這是需要理論支撐的,不那麼容易。
SOHO之後是什麼?
//blog。sina。/u/4679dbbf010000hi
去年春天,“聯想”集團剛剛成功的收購了IBM的PC部分,楊元慶與吳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