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敏敏補充了一句,道:“圖奇是義大利探險家,他專門從藏民的金屬飾品中,特別是從天鐵、天珠裡面尋找有關帕巴拉的線索。他堅持認為,天鐵和天珠以及其他一些金屬飾品,都有可能是從西藏那段空白史遺留下來的,從這些飾品中能找到帕巴拉的線索。”
卓木強巴接著道:“羅氏家族獲取的資料,一部分流回到蘇聯,而另一部分應該是到了美國。美國可以說是最晚知道帕巴拉的國家,畢竟相隔最為遙遠,而各個國家都是保密進行的,但是美國對帕巴拉的重視程度可以說還要遠遠高於英、俄、德等國,而且美國的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驚歎。1939年他們才獲得帕巴拉的資訊,在1939年底,他們就成立了一個專門的西藏情報機構,由當時的歐洲戰略分析部負責人,也就是後來人稱中央情報局之父的威廉·多諾萬直接負責。在1942年底,也就是德國正積極籌備第二次進入西藏的時候,百忙之中的威廉還不得不專門分出人手,來研究一切與西藏有關的資訊。美國人比英國人更聰明,他們沒有直接與哈勒等人接觸,他們也知道在印度區英方佔有優勢。美國情報部利用國民黨政府想修築一條穿過西藏的中印公路以便運送戰爭物資的機會,派遣了優秀的特工潛入西藏,與西藏的貴族和地方勢力進行秘密接觸,也是想搶在德國人前面一步找到沙姆巴拉。
“除了這幾個大國之外,還有法國、義大利、日本等許多國家都蜂擁前往西藏,在二戰期間,他們也都派了間諜去西藏。穿著各色服飾、操著各種口音的外國人你來我往,那時候的拉薩像個國際大都市,但是沒有藏民知道,那些來來往往的外國人究竟在尋找什麼。”
4、三大疑問
稍許沉默後,岳陽道:“我有個疑問,強巴少爺。如果說那些探險團隊是以金錢為目的,以至於不顧性命也要去尋找帕巴拉,我可以理解。但是,若以國家為單位,特別是像英、美、德、蘇這樣的國家,他們又怎麼會對帕巴拉如此感興趣呢?恐怕不僅僅是為了掠奪資源與文物吧。”
卓木強巴點頭道:“我知道你的意思,這些國家的行為的確讓人費解,但事實確實如此。我們都知道,西藏一直都是中國的領土,而且一直默默地佇立在青藏高原,在福馬進入西藏之前,幾乎就沒有什麼外國人涉足西藏;自打福馬傳出帕巴拉的訊息之後,彷彿在一夜之間,西藏就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那些國家不管距離西藏有多遠,也不管他們自己的領土和實力有多大,似乎都想把西藏納入自己的囊中。”
方新教授開口道:“其實,這件事我們是這樣理解的。探險隊是一個小團體,找到一筆寶藏,夠他們十幾個人吃一輩子,他們就可以為之不顧性命地冒險。而國家是一個大團體,如果發現一筆寶藏,夠一個國家吃上幾十年,那它為什麼又不可以為此發動戰爭呢?其實,我們一直只知道帕巴拉是一個大寶藏,但是它究竟有多大呢?這就先要弄清楚帕巴拉究竟象徵著什麼。從狹義上說,帕巴拉象徵著漢族歷史上最強盛的一個王朝——唐朝和藏族歷史上最強盛的一個王朝——吐蕃這兩個王朝的全部財富!記住,這裡的強盛不是單指它的軍事實力,而是指當時他們的科技、農貿、機械、醫藥、天文數術等各個方面都處於鼎盛時期,甚至可能包括了許多遺失在歷史中,連今天也無法達到的科技成果。從廣義上說,要包括當時向唐朝、吐蕃進貢的國家,帕巴拉可以被看做那個歷史時期整個亞洲的全部財富積累。就其歷史文物價值而言,單是我們掌握的材料,它最起碼也相當於一百個圓明園。這樣你們就可以知道,帕巴拉究竟是代表怎樣的一筆財富了吧?”
方新教授的結論讓張立和岳陽都聽得走了神,只能在腦海裡想象“一百個圓明園”是一個什麼概念。
方新教授轉向卓木強巴道:“強巴拉,我給你提一點建議。”
卓木強巴道:“嗯。”
方新教授道:“你們整理的帕巴拉編年史前幾天敏敏給我看了,我個人覺得你所查閱、歸納、總結的資料,都是在我們以前總結的資料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詳化細分。其實……怎麼說呢,你依然是圍繞著歷史資料這個範疇在尋找有關帕巴拉的線索,並沒有跳出前人研究的圈子。你所獲得的這些資料,恐怕再詳細也詳細不過那些鑽研了幾十年的專家們。要想發現線索,就得像圖奇和羅列赫一樣,另闢蹊徑,走前人沒走過的路。”
卓木強巴皺起眉頭,詢問道:“導師,你能不能說詳細點?我不是很明白。”
方新教授笑道:“你得學學福馬,從那些至今仍在流傳、尚未被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