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目的,也是為了拯救被套牢的股票。否則的話,弄再多的資金又有何用?

利益三方自然是各取所需,為了各自的利益才走到了一起。不過對於大家來說,誰都是各懷心計。心裡也都非常清楚,儘管有了白紙黑字的協議,也未必就可以真正保護自己這一方的利益。但這種新的合作模式卻受到了媒體的極力推崇。認為該方案不管是對上市公司,還是對但保公司,亦或是孟振榮的投資公司,似乎都是一個皆大歡喜的最佳選擇。立即吸引了業界同行的目光,並被譽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各盡所長、共同發展的嶄新利益聯盟模式。一段時間,慕名學習的有之,考察調研的有之,弄得孟振榮差一點是應接不暇,只好讓王卿萍幫助自己去應付了。

在媒體一致叫好的溢美之辭的頌揚之下,在同行異口同聲的追捧之下,孟振榮又開始飄飄然起來。但在內心深處,莫名的壓力也在由然而生。實際上,這一系列的讚譽,也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對孟振榮來說,這無形的壓力和代價,就是這次絕對是隻能進,不能退;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而成功的標誌是什麼呢?孟振榮的理解就是要盈利,而且還不能是小盈,必須得是大盈才能說得過去,才能算是有所交代。既然是以賺錢多少來決定成功的與否,孟振榮覺得就更不能受協議的約束,將自己的手腳給束縛住。尤其是把資金交給基金去打理,實際上是將自己的命運交到了別人的手上。即使可以賺大錢,也算不上是他孟振榮的本事。何況能否賺錢也還是個問題,萬一弄不好的話,連被套的股票也沒指望了,到頭來是兩頭都遭殃,這是孟振榮最不願意見到的狀況。考慮再三,孟振榮決定將協議規定的資金用途自行變更。反正大家對此早已經是心照不宣,只要是不出事,什麼都好說。

不過,人算畢竟不如天算,孟振榮的如意算盤並沒有如願。二億多元的資金,在一個已經走向熊途之路的市場之中,只不過是滄海一粟。孟振榮總是以為市場是以資金實力為決定力量的,但孟振榮卻沒有意識到,或者是根本不願意檢討自己的思路,與市場的趨勢作對,歸根結底都是自取滅亡。一種情況是,儘管從個人的角度來說,資金實力再雄厚,也不可能大到可以將整個市場給控制住的程度。另一種情況是,我們假設的確有人具有控制市場的資金實力,並將市場上的籌碼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收集籌碼並不是操縱股票的目的,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將股票拋售出去才行。在一個沒有博弈對手的市場之中,莊家也只能是孤芳自賞,自彈自唱而已,大不了也就是紙上富貴罷了。

孟振榮把錢全部投到了二隻套牢的股票上了,但卻告訴上市公司老總和擔保公司老總,他已經按照與他們簽署的協議,將錢全部買成了某隻開放式基金。剛開始的時候,二位老總均感到異常的欣慰。特別是在大盤一路走弱的情況之下,沒有將資金投入到股票上,而是買進了較為穩妥的基金,至少可以使他們大大地減少了精神上的負擔。但隨著大盤的持續下跌,基金的基本面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不少基金的淨值也開始紛紛跌破面值。

基金開始跌破面值,這可是擔保公司老總萬萬沒有想到的事情。擔保公司老總計算了一下,一旦基金每跌破面值一分錢,自己就要賠償三百萬元。這樣下去,要不了多久,自己就得將老底子給搭進去了。見到這種情景,足足讓他大半年時間裡是每日如坐針氈,天天盯著那翻紅翻綠的電腦,眼睜睜看著一隻又一隻的基金前赴後繼地跌破面值。整個人是吃不好,睡不香,光肉就掉了二十斤。整個人如同著了魔一般,天天裡就是心驚肉跳、不堪回首。好在蒼天有眼,沒讓孟振榮宣稱購買的那隻基金也跌破面值,總算讓擔保公司老總鬆了一口氣。除了基金管理公司收取的各項費用以外,每一元還獲得了一分錢的投資回報。儘管這點回報實在是少的可憐,但總比虧損要強多了。擔保公司老總還不斷地在盤算著,這來之不易的一點點的收益,好歹能有個一百八十萬元,這每天提心吊膽的日子也總算是沒有白費。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多少有點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感覺。三億元的資金,一共可以獲得九百萬元的投資回報,在跟孟振榮以六、四比率分成,也就是五百四十萬元,一年才獲得百分之零點六的投資回報,比放在銀行或買國庫券的年收益還要差一大截。上市公司老總對於市場的跌勢到是一點也不在乎,畢竟已經有擔保公司為自己的資產做了全額的擔保,虧損部分由擔保公司賠償。可是如此少的投資回報,卻讓上市公司老總耿耿於懷,誰叫自己是財迷心竅,一心想賺快錢,結果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只好是自認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