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拔的事,他並不關心,反而是對鎮國府的處理,卻更上心一些。
打鐵還需自身硬,鎮國府有沒有消化大漠的能力,才最是重要,否則,其他都是空談而已。
此行,唐伯虎也隨著葉春秋到了京師,已經開始預備處理公務了,他現在身為鎮遠國的少學士,已經開始構建了一個內閣的班子,下頭設立了十幾個司局,招攬了一些人才,雖是草創,也算是麻雀雖小,卻是五臟俱全。
甚至鎮國府的機構,比之朝廷還要多一些,大明的大致機構無非就是六部九卿而已,而鎮國府的小內閣,卻是分工更加明確,招商局、稅務局,農牧局,巡捕局,工程局,甚至還有專門的鐵路局和海運局,至於軍事方面,則又分為了水師和新軍兩個系統,上頭設立了一個專門制定計劃的參謀局。
而今,已經不可能再像從前那般粗放地管理了,隨著人口的增多,權責必須要明確起來,不容馬虎。
幾日之後,葉春秋終於啟程,準備動身前往鎮口。
葉春秋在臨行之前,特意地拜見了朱厚照,朱厚照揹著手,站在暖閣的窗臺之前,舉目眺望,接著回眸過來,看了葉春秋一眼,一笑道:“春秋,朕一定會比你強。”
“啊……”葉春秋有些驚訝地抬頭,看到的是目光炯炯的眼眸裡帶著堅定的朱厚照。
朱厚照卻是大笑起來,道:“你橫掃了大漠,固然是很了不起,可是朕一定要立比你還大的功勞,這一次,你出了關,怕是沒有這樣快回來了,你我兄弟,將來不可避免的還是離多聚少,這樣也好,我們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吧。”
朱厚照指了指懸掛在暖閣裡的輿圖,又道:“天下之大,朕要立的功勞還多得很。”
葉春秋不禁會心地笑了,道:“陛下既然有此雄心,那麼臣弟必定拭目以待。”
“去吧,朕不送你了。”朱厚照回眸,深深地看了葉春秋一眼,卻像是為了掩飾什麼的似的,又連忙將目光錯開。
葉春秋卻是深深地看著他的身影,他又怎麼看不出朱厚照的不捨呢?
葉春秋有些難以自控地,眼角有些溼潤起來,這個人,無論別人給他什麼評價,可對於自己來說,也足以生出對他無限的感激。
葉春秋最後還是收回了自己的目光,帶著幾分沉重地轉身而出。
這一路上,倒是跟以往有些不同,特別是從山海關出關開始,葉春秋深刻地感受到這一次大戰之後的巨大變化。
整個山海關,可謂是人滿為患,尤其是關口這裡,無數的人攜家帶口蜂擁出關,每日出關的車馬,有數千之多,而人口,也是成千上萬,若是拋去那些出入關口的商賈,只怕每日攜家帶口出關定居之人,怕也有兩三千之數。
這個數目,已是從前的數倍了,而且不出意外,以後還會更多。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壯觀
大量的商行,已經開始瘋狂地做好了向草原深處建立牧場的準備了,因此到處都在招募人手,在囤積物資。
於是無數的人,帶著希望,來到了這麼一塊‘chu女地’,往後將在這裡敷衍,在這裡落地生根。
說到從前的許多移民,除了罪犯或是流民之外,巨大多數人是不肯攜帶家眷來此的,許多人的想法無非是想在這裡掙了銀子,便回到自己的鄉中去。可是現在,韃靼的威脅去除,便有不少人願意在這裡定居了,接著開始將自己的家小接來。
畢竟從前因為有韃靼人的威脅,大家不敢將婦孺接來,可是現在,卻是截然不同了,若以生存而論,關外的壓力顯然小了許多。
雖然環境還算惡劣,氣候並不好,可是這裡的地價便宜,薪俸更高,而鎮國府又四處建設學堂等基礎設施,源源不斷的商品也從青龍生產,或者是關內運輸而來,分散到各處的集鎮和牧場,幾乎方圓三十里,總會有醫館,大夫也是不少,這得益於青龍的醫學堂招募了大量的醫學生。
有著這麼多的優質條件,那些憂慮反而變得不足輕重了。
跟葉春秋的欣喜心情不同,當拓拔看到這一幕場景的時候,面上卻是流露出了些許恐懼。
他終於知道,自己父汗的預言成真了。
經過這一場大敗之後,無數的漢人出關,他們將會會毫不猶豫地侵蝕韃靼人的草場和生存空間,而這些人,背靠著青龍的新軍和關內的大明朝廷,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