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護肩,放下來可遮住後腦部、頸部、肩部,同時也遮住臉部。。
頸甲
護具的一種配件。使用於古代和中世紀,用以保護軍人的後腦、脖頸、肩膀和肩腫骨兔受冷兵器傷害。在套環盔甲中,頸甲成鎖狀圓定茬軍人頭盔邊緣,垂於雙肩。在葉片甲中,頸甲用環索連線整塊的鐵板或者數塊金屬板製成。在中世紀無縫隙的騎士盔甲中,頸甲是防護裝備的主要組成部分。頸甲連線葉片甲、披膊和頭盔,按尺寸和武士體形精工製作,分前後兩部分,左面用活動鉸鏈聯接,石面用暗拍聯接。
胸甲
用於保護軍人的胸背免受冷兵器和火器殺傷的滬具。由兩塊堅固的彎板…胸板和背板組成。古代胸甲用密實的氈片外包皮革製成。後來出現了鐵製胸甲,其前半部與後半部上面用環拍和鉸鏈或包鐵皮帶連線,下面用腰帶繫緊。胸前點綴以壓制紋或鑲嵌飾物,且鍍金或鍍鍍,重6一10公斤,厚1一3?5毫米。在俄國軍隊,胸甲於1731年裝備重騎兵,經短時停用。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三國閒話?十八路諸侯
三國閒話?十八路諸侯
在小說裡,十八路諸侯討董賊是很浩大一事。給我的感覺是:董賊剋扣了很多地方幹部和中央幹部的薪水,王老頭為了保證自己的財源讓董賊的秘書曹操去刺殺他,曹操沒成功,就一道煙溜回去家去了。為了洗脫自己通緝犯的惡名索性把事情鬧大。發檄文,召諸侯,十八家地方幹部召集武裝部隊###中央。說好聽叫討逆,其實就是一次內戰。與美國南北內戰的區別是沒有組成另一個政府而已……其實是成立的,韓馥和袁紹擁立了劉虞,不過那老頭沒敢而已……
十八路大軍殺氣騰騰的去打董賊,一上來就兵頓汜水。大家急的團團轉時,關羽出來力挽狂瀾,溫酒斬華雄……說實話,一個已連戰兩陣的人你還挑不了他,實在丟臉。所以關羽斬了華雄不足為奇,唯一特點就是快的嚇人了點……然後大家烏秧烏秧的殺到虎牢關……這裡我要鄙視老羅一下,其實汜水和虎牢是同一座關……可能老羅嫌只有一坐不過癮,於是憑空多了一座……又是遇到呂布,呼呼斬了幾個傻瓜,諸侯全傻了,還是三個通緝犯齊上趕跑了呂布。董賊撤出洛陽。諸侯做鳥獸散。
老羅寫這個十八路諸侯討董賊,給讀者的印象是:所謂的諸侯全是白痴。那麼多人居然先困於華雄後頓於呂布。如果沒有劉關張三人,諸侯攻勢就是一次徹底的失敗。
後來我翻了一下《《三國志》》,發現了更多的BUG。首先,討董賊的一共只有十三路,不知道老羅哪裡又湊了五家……不過他加上了公孫瓚是為了便於三兄弟出場,不過事實上討董賊期間三兄弟全在幽州做通緝犯,自顧不暇,哪裡有空去和呂布叫板?其次,說是十八路諸侯連營N裡,人馬有N萬,大有超越赤壁八十三萬曹軍之勢。可事實上,真正與董賊交手的兩人而已,孫堅,曹操。曹操在滎陽遭到伏擊大敗,而孫堅幾經挫折擊敗了董賊,卻兵頓洛陽。而袁紹他們那幫人“置酒高會”,喝酒看MM呢,壓根沒和董賊交手。
但聯絡一下三國後來的事蹟,我逐漸發現,十八路諸侯討董賊的真正意義。
首先,請允許我羅嗦一下,把十八路諸侯報一下: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
海太守袁紹。
後來他們的下場,袁術在跋扈了一段後死的很慘,韓馥在聯軍解散後立刻被袁紹奪了冀州,豫州刺史那傢伙後來被曹操排擠了,劉岱被曹操收編,王匡好象被袁紹併吞,第六到十一鎮那些人先後被曹操壓制或吞滅,徐州刺史大家知道三讓徐州的事,不談,孫堅死於劉表之手,公孫瓚後來在官渡戰前死於袁紹。馬騰活的長一點。
這些人乃是當時漢王朝的精英中的精英,卻在數年內完全土崩瓦解,在他們的血泊中,站起了曹操劉備和孫策這樣的新興勢力。
想起曹操那句話“任賢唯舉”,是完全拋卻了門第觀念,他的手下人才之豐富凌駕於任何諸侯之上。可以說,十八路諸侯討董賊,使所有諸侯開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