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奏過皇帝,談過養廉銀子的利弊,想要將兵部作為一個試點來推廣,皇帝當時看了心中也有些拿捏不定,但既然這銀子不用國庫出,章元敬的能力他也是相信的,便打算試一試。
可皇帝知道,章元敬知道,但六部的大人們並不知道啊,他們看見的只有兵部那些人一日日富裕起來,變得財大氣粗的樣子,心中別說有多嫉妒了。
這才有了當庭彈劾,幾個窮酸翰林大罵章元敬與民爭利,滿身銅臭味的事情。
章元敬顯然已經習慣了被罵滿身銅臭味,對此只覺得不痛不癢,甚至還覺得這幾個翰林的文章倒是寫的不錯,引經據典的,可見十幾年的書沒白讀。
到了最後,那幾位罵的怒髮衝冠,皇帝就輕飄飄的一句,兵部自己賺來的銀子,於情於理當有所獎勵,若是諸位大人不滿的話,也可以自己賺一些回來。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誰能跟章元敬似得,隨隨便搗鼓搗鼓,看似不務正業的弄兩下就能弄出一番事業來呢,諸位大人憋了一肚子的羨慕嫉妒恨,但也無可奈何。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這般的,至少戶部的人是盼著章元敬能夠回去,他在的時候,戶部的日子可好過多了,從來不用擔心國庫會不會虛空。
而兵部的人自然是不肯讓章元敬走,這位大人來了之後,好容易兵部的日子一日日好過起來了,至少也得等個三年五載不是。
兵部那幾個小吏討論了一番,得出的結論就是,那些彈劾章大人的肯定是沒安好心,八成是想讓皇帝把章大人放到他們的部門去,哼,幸好陛下看穿了沒答應。
其中一個還說道:“你們說,章大人不會真的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吧,不然怎麼他一個主意一個準,在關山關山百姓發達了,去連海連海也發達了,戶部就更不用說了,大興開國以來,什麼時候國庫那麼豐盈過,如今我們兵部也是一樣。”
這話就有些怪力亂神了,誰知道還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紛紛點頭稱是。
章元敬從外頭回來的時候,就瞧見一對小吏圍在一塊兒說話,他咳嗽了一聲,笑著問道:“這是在說什麼呢,這麼熱鬧?”
章元敬一貫沒什麼架子,但在場的人都知道,這位一旦動了真格,那可是連皇帝的面子都不給,誰來求情都無用的主兒,所以固然章元敬態度和善,他們還是一臉尊敬的模樣:“章大人,我們正在計算今年各地的糧餉呢,早點算好早點發下去,各地也能安心一些。”
章元敬點了點頭,笑容更加溫和起來:“是啊,各地將士保家衛國,常年鎮守有家不能回,若是連糧餉都不能保障的話,誰還能為我大興賣力呢。”
說完這話,他又提了一句:“方才與陛下商談,陛下牽掛各地將士,今年可能會派各位皇子下去慰勞犒賞他們,吾等更應該將這些事情提前準備好。”
扔下這個□□,章元敬施施然的離開了,留下的小吏們卻都坐不住了,其中一個最性急的連忙問道:“章大人這話是什麼意思,莫非陛下打算派遣諸位皇子前往各地關於勞軍?”
這可不是一句話的事情,當今陛下行伍發家,一直以來對這一塊非常看重,即使是太子殿下也不能解除兵權,怎麼會突然有這樣的想法。
在朝中的人通常都容易想多,就如他們現在,就不由自主的想到皇帝是不是打算培養自己的那群皇子了,其實算算年級,太子殿下再過幾年就到而立,除了五皇子和六皇子,諸位皇子也都已經成年,或許陛下也發覺自己已經老了呢。
若只是派遣太子出門,或許還好一些,但如今幾位皇子都有機會,不免讓有心人更加多想。皇帝是不是對太子已經不滿,不然的話為什麼開始重視那些庶出的皇子呢?
章元敬似乎不知道自己扔下了多大的□□,每天照舊是上朝回家,過的十分規律,除此之外就是往新鮮出爐的橡膠廠多走走,竟又成了蚌殼,怎麼都撬不出話來。
232。各方反應
很快的; 皇帝打算派遣皇子們出去犒賞將士們的訊息就傳了出去; 又有章元敬的話在; 誰不知道他是皇帝親信,說出口的話可信度極高。
不僅僅是太子殿下; 幾位皇子的心思也活動起來; 這要是能跟那些將軍打好關係的話; 將來奪位的時候自然有優勢; 要知道以前皇帝可從不會讓他們接觸這些。
其中最為著急和活躍的自然是永寧侯,要知道當年永寧侯也是領兵發家; 只可惜在先帝時期就已經敗落,永寧侯,曾經原配皇后的親爹在時; 在軍中尚且還有幾分影響力,但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