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與曹操的看法一樣,諸葛亮也知道這種事情看似的百利而無一害,是明智的人,都要去做一做。
但是自有士族這麼一群特殊族群的存在以來,能夠這麼動手的,除了盛世的時候,比如漢朝文,景,武,光武死帝以外,寇封是第一人。
盛世的時候,皇帝的權利是至高無上的,尤其是這四個能力極強,在各自的統治時期都是威望無上的人。
他們行事就無所顧忌,想殺誰就殺誰。
而寇封卻是在戰亂時間,最需要團結力量的時候。所以,前四個皇帝,在決心,果斷,魄力上,恐怕也不足以與寇封比較。
“真乃亂世人雄也。”諸葛亮沉默了許久,嘆息了一聲。
在心中道了一聲服。
由此,諸葛亮不由想起了自己初出茅廬,還是徐庶舉薦的。但是那個時候年紀尚輕,太過獨斷了。
不懂判別一個人的心性。
在劉備對寇封起了異心的時候,不知道保全寇封的重要性。若是那個時候,他有現在這份心性。
知道寇封的才能,足以繼承劉備後。定然也是全力阻止的。
也不會有了後來之兵敗了。
而當初就非常看重,心性修養比他要高上許多的徐庶。如今果然也是雲開見天明瞭。官居軍師將軍。手握一方兵權。
心中越是佩服寇封的能力,諸葛亮就越是惋惜當年。
“當今天下,雖然諸侯並起,號稱楚,魏,燕,秦,涼。但其實不過是楚,魏爭雄罷了。若是想擇一人而投奔之,必定是他們二人中的一人。而寇封坐穩東南,向西在即。西蜀遲早為其蠶食。若我投奔寇封,當再他入蜀的時候。若是投奔曹操,當也是在寇封入蜀的時候,書信與曹操與其暗結,而協助劉璋抵抗寇封。現在,到底是寇,還是曹呢?”諸葛亮在心中問自己。
說實在的,諸葛亮的心中真的比較難過。
他跟隨劉備,確實是忠誠的。而劉備的政治立場是匡扶漢室的,與曹操勢不兩立。而寇封更是直接殺了劉備。
都是與劉備有大仇的。
但結果這天下就屬於他們中的一人了。他諸葛亮要想出世一展抱負,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了。
但是在這看似無奈,又難以抉擇中。
其實諸葛亮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了。
論能力,將略。曹操與寇封應該是同一等級的。甚至寇封略差一些。若不是寇封層出不窮的手段,絕對不是曹操的對手。
但是如果比另一個優勢,那寇封就是絕對的上風。
誰更年輕,誰更有魄力。誰的國家更加富足,誰在當前的局勢,最為有利?
無他,寇封爾。
楚國獨斷東南,四周除曹操以外,無一敵人。此刻曹寇又是罷兵狀態。優勢太強了。
“時事造人,曹操雖強,但曹氏定不是寇封對手。”諸葛亮的目光中有著些許吹噓。英雄漸老,將來必定不是曹操的時代了。
……
成都,張松府內。
張松與法正,孟達三人在前院的一處屋子內謀事。
這三個人中,張松是眼見劉璋闇弱,遲早為人所圖,打算謀取出路。而法正更是受人排擠,遭受欺壓。
而孟達則是純因為是法正的好友,又掌握一部分的兵權。
三個人在法正的刻意聯絡下,終於走到了一起。
這次,孟達也獲得了一次回到成都的機會,因此三人坐在了一起商議出路。
“當今天下,張魯看似強盛。但只能欺壓一下劉益州罷了。但是在天下,只是個跳樑小醜。論威望,能力,勢力,當屬曹丞相。若是有機會,我定求得劉益州,出使鄴城的機會。以連線曹氏,為出路。”目前,三人當然談不上什麼陰謀,而是以商議到底是投靠誰好。張松是看好曹操。
孟達則是萬事以法正為主。
“楚國寇公如何?”法正卻是在心中偏向於寇封,因為益州與楚國接壤,寇封若是出兵,若是順利一二年就可以佔據益州了。
他法正的生活環境就會大幅度改善。
法正一肚子才學,卻遭受欺壓。滿肚子的怨氣,又膽大包天,善於奇策。若是能連線寇封,他甚至可以孤身往楚國,為寇封出謀劃策。
“楚國寇封雖然一時強大,但是剛又訊息說。他絕滅士族,這無異於自掘墳墓。恐怕不會長久。”張松有才能,但是目光卻不如諸葛亮,法正很多。
仍然認為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