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捧起一觥清酒說
“諾,丘樂聞之!”
“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因議人之非也。博辯廣大而危其身者,因發人之惡也。”
“諾,丘謹記之!”
反者謂之功,(向相反的方向變化是“道”的運動,)
弱者道之用。(柔弱是“道”的作用。)
禍兮,福之所倚,(災難啊,幸福緊靠在它的身邊,)
福兮,禍之所伏。(幸福啊,災難埋伏在它的裡面。)
多言數窮,(論說過多,註定行不通,)
不如守中。(還不如保持適中。)
見素抱樸,(外表單純,內心樸素,)
少私寡慾。(減少私心,降低慾望。)
方而不割,(方正而不顯得生硬勉強,)
廉而不劌,(有楞角而不至於把人劃傷,)
直而不肆,(正直而不至於無所顧及,)
光而不耀。(明亮而沒有刺眼的光芒。)
老子講到此處望了望垂首恭聽的孔子,讚賞地說
“弟子不敢!吾師乃終生之吾師,願聞道之多矣,久矣!盼早日降趾魯都,再聆教誨!”
“哈哈!”老子笑道
“拜辭先師!”孔子與敬叔三拜稽首於地,然後執綏登車,戀戀不捨而去。
老子和孔子都是中國文化史上極其傑出的人物,他們的會見是燦爛的古代文化史上饒有意義的一頁。
又是黃塵滾滾,馬蹄噠噠……
第十章 去魯適齊 泰山問苦
孔子奉君命出使周都,學禮、學樂、學道,自覺恩寵榮耀,而且收效頗大,滿載而歸,心裡像陽春三月的花朵,正怒放噴香,歸家後不等與弟子和家人們交談,便登魯宮回奏。昭公日思夜盼的是孔子能從洛邑帶回一件得力的工具或鋒利的武器,有這一工具或武器在手,便可以“強公室,抑私家”,讓“三桓”及各貴族拜倒在他的膝下,忠心耿耿地聽呵斥,老老實實地服驅遣,安安分分地效忠心。然而孔子給他帶回來的卻是“克己服禮”之類的不切實際的理論和主張,這好比是隔靴搔癢,使其大失所望。魯昭公需要的是強心劑,而不是康復靈。他得出了一個結論
孔子自見過老子,過去一些偏於主觀的做法明顯減少,遇事能更冷靜地分析,加以他原有的勤勉和熱情,就更令人欽敬,所以弟子愈益增多,且有許多來自遠方。
弟子們向孔子問起老子,孔子說
近日來,孔子集中教授“樂”。那時的“樂”,與現在的概不同,而是文藝的泛稱,包括詞、曲、舞三部分。
一日,杏壇上,孔子正在給弟子們講樂,教學生們鼓瑟操琴。弟子們或坐、或跪、或立,群星拱月般地將孔子圍於中間。談到周樂,孔子說,周樂的結構一般分為四個樂段,有引序、發展、高潮、結尾。演奏時開始合奏,舒緩平靜;放縱地展開以後,穩定和諧;發展到高潮時,節奏清晰、明快、熱烈;結尾部分餘音嫋嫋,繞樑三日……
曾皙在一邊鼓瑟,鼓著鼓著突然停住,圍過來問
孔子回答說
子路粗大的手指,鼓起瑟來笨得要命,學了半天,才勉強掌握了基本指法,心中很不耐煩,對孔子說
孔子和顏悅色地說
孔子講得津津有味,子路聽得懵懵懂懂,又練了一氣,仍像老婆子彈棉花一樣。
孔子見其他弟子都練得很專心,長進迅速,唯獨子路急於求成,瑟聲像雨打缸蓋,無曲無調,便說道
子路羞容滿面地說
孔子說
子路連連點頭,但心卻一時沉不下來。秉性難移呀!
操弓揮劍的子路,手大指粗,加以秉性粗魯急躁,鼓瑟難能入門,進步緩慢,因此許多同學瞧不起他。孔子見此情形,對弟子們說
公元前517年,孔子三十五歲。
仲秋八月,魯昭公祭祖的時間快到了。依照慣例,不僅祭祀籌備工作一應由季平子負責,連主祭也是他的差事。近日來季平子很忙,除鬥雞外,便是組織力量排練八佾之舞。他決心將今年的祭祖大典搞得更隆重些,以炫耀自己的權威,慰藉祖宗在天之靈。
孔子的教學活動一向是結合社會實際進行,入秋以來,他就忙著修改八佾舞。他要吸收《文王操》和《大武》的優點,參照周都天子郊祭的長處,重新修改八佾舞的唱詞、音樂和舞蹈,使之更充實,更完善,力求盡善而又盡美。他要將八佾舞修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