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邵武后,漢歷臘月和正月兩個月裡,破虜軍並沒急著攻城掠地,而是以邵武軍為中心,向周邊各地滲透,襲擾,以掠奪大元治下的金銀資源為主要目的,一邊練兵,一邊向外界展示一種與眾不同的治政方式。
文忠記憶裡,八路軍的關鍵一條民政措施是減租減息。文天祥和部將商議後,以與北元爭奪民心的名義,大著膽子將它改成了減租免賦。這條政策試行得非常順利。邵武地處山區,元軍兩度劫掠後,當地的大戶早已被屠戮得差不多,對減租政策有心抵抗亦無力抵抗,況且文天祥在減去地租的同時,免去了地方全年的農賦,減少了他們頭上的負擔。很多百姓在元軍到來邵武之前,已經逃到山裡避兵禍。聽說破虜軍分無主之地,個別膽子大的抱著試試看的心思跑了出來,果真拿到了屬於自己的田產。看到那些膽子大的先下山者真在劉子俊手中領到了地契,山上的百姓奔走相告,忽拉拉跑下來了一大批,連臨近幾個元軍治下也有人棄家舍業前來投奔。
城中的人多起來後,文天祥實施的第二條利民措施就是鼓勵工商。邵武四面環山,是個抵抗元軍騎兵的理想場所,但地方上的人口增加了,難免會面臨生活資源匱乏的問題,光憑臨近幾家見風使舵的新附軍悄悄供應,糧餉肯定受制於人。況且眼下破虜軍的資金是元朝治下的金礦銀坑劫掠而來,並不穩定。所以在免除了地方田賦後,鼓勵工商的措施也相繼出臺。邵武周圍礦山多,金屬和森林資源豐富的優勢。有三倍以上的利潤,足以誘惑商人冒生命危險。而另一個時空見過的那些新鮮玩意和民用器械,開發出來,給商家的帶來的利潤何止十倍!
大宋朝最大的優點是不輕商。自南渡後,為了豐富國庫,商人地位漸高,讀書人經商並不是新鮮事。在邵武推行重商措施,受到的抵抗比當初給破虜軍剃頭小得多。這條政策只是苦了蕭資和他麾下的那些巧匠,為了讓邵武能從與外界的買賣中賺到錢,他們不得不將文天祥東鱗西爪的描述拼湊成圖,想盡辦法變成現實。
好在經歷了造炮和放孔明燈事件後,大家對文天祥的奇思妙想已經習慣,不會有人懷疑他的設計是否可行。
“丞相,行商們帶來的貨已經都賣完了,明天安排他們陸續離開,您看還有沒有別的安排?”門被輕輕推開,一身商人打扮的劉子俊和杜規風塵僕僕地走進了文天祥的書房。
“子俊,子矩,收穫如何?”文天祥從檔案堆中抬起頭,笑了笑,起身親手給劉子俊和杜規倒了杯茶,將感動得手足無措的下屬按進了椅子裡。“這些天辛苦了你們,又要提防奸細混進來,又要不傷了他們的精神頭兒。”
第四章廟算(8)
“下官不敢,大人統籌全域性,比我等辛苦萬分。”杜子矩感動地答了一句,放下茶杯,從衣袖內的夾袋中掏出一個賬本。“下官找人粗略統計了一下,這次招集行商,加上稅務和場地租金,咱們一共賺了三百多兩銀子,扣除了茶點酒水,三天下來,還剩下紋銀一百五十兩、銅錢三十多貫。”
戰亂時代,大宋的交子和元朝的紙錢都沒人願意用,買賣要麼是真金白銀,要麼是以貨易貨。邵武軍冒著這麼大風險辦了個交易會,一百五十兩白銀的利潤實在太少,但考慮到被客商帶往各地的新奇產品起到的推廣作用,杜規對這個結果還頗為滿意,頓了頓,繼續彙報道:“丞相安排人制造那些器械和農具,行商們很感興趣,易貨易走了不少。特別是那個軋棉的攪車和黎族的腳踏三綻織布機,經牙行酒徒注:宋代的職業經紀人,主要幹為商家穿針引線和販賣人口的買賣。當場演示過後,賣了許多,換回了很多軍中必須物資。但這次前來的最大一個商戶,他想買的東西我不敢做主,請丞相定奪。”
他本來是一小行商,輾轉到江南,遇元軍,僕人皆亡,財物全失,自己被長槍刺中,從死人堆爬出後發誓報仇。得知文大人重出江湖,千里迢迢投之於旗下,被文天祥委以計算軍中開支的重任,如履薄冰,每日精打細算。破虜軍捉襟見肘的財務狀況他心裡最清楚,眼看著一筆可賺大錢的買賣,卻要放任其溜走,言語中多少帶著些不甘。
“他想買什麼?難道除了織布機,還有他更感興趣的東西不成?”文天祥皺了皺眉,驚疑地問道。以文天祥自己的生活閱歷,大宋兩浙一帶紡織業發達,棉花種植面積巨大,但工藝落後,勞動辛苦,產品質量低劣。官吏們平素穿的,通常都是海南一帶黎族的貢品。民間交易中,兜羅棉、番布、吉貝、黎單、黎棉、鞍搭等,在全國各地都是暢銷貨,甚至可以當貨幣使用。而黎族人發明,後來被黃道婆改進的軋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