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去幫忙。”
江氏亦在一邊附和。
李欣也沒推脫現在天氣漸冷了,並沒有多大的事兒,而且要不了多久就要過大年,能趕在大年前把屋子起好那便是最好的,畢竟人多力量大。
吃了頓飯李欣又急匆匆要回去,關武已經去跟顧家的人說好了來上工起屋,何家那邊春生也拍了胸脯答應幫襯借錢,明後日就要開工了,她總要做些準備。
知道她忙劉氏也不攔她,摸了細細碎碎加起來約有五兩的銀子給她,說:“娘也知道這段時間你緊著,正是缺錢的時候。這錢你先拿去用。”
李欣忙要推,劉氏不悅道:“起了新屋子娘還要去睡兩晚上添添人氣,你以為是白給你銀子的。拿著。”
“可是······”李欣喉嚨有點兒澀:“上次問孃家已經借了二十兩了,家裡肯定也沒多少錢了……”
“傻丫頭,那錢還不是當初你給爹孃的?”劉氏摸摸她的頭,“聽孃的話,拿著熬過這個坎兒以後日子好著呢。”
李欣到底還是接了錢。
關家分家的事情傳開了,荷花村的老少爺們兒們嘴裡都跟八卦婆娘一樣開始絮叨,人頭挨在一起的時候也愛說關家的事兒。
比如關文死裡逃生本是喜事兒,只是傷還沒好就分家,這其中肯定有貓膩;
比如分家出去單過的大兒子卻帶了老邁的老關頭和賠錢貨的七妹;
比如關文一分好點兒的水田都沒分到卻只分到了有點兒雞肋的一畝山地…···
這事兒在荷花村成了個新聞。
再加上關文開始在山林子邊緣一土坡橫插過去比較大的一塊兒平地上開始起屋子,這新聞就越傳越玄乎了。
李欣倒是顧不了那麼多,拿磚頭起了底灶架上大鍋,吩咐阿妹看著點兒火,自己忙著做大鍋飯了。
顧家來幫人的足有十來個漢子,年紀從十八到三四十不等據說是跨了兩輩的。
阿秀提到過的在沈府做丫鬟的海棠出身的那個顧家和這個顧家有點兒親戚關係。不過兩家雖是連著宗,倒隔著幾代了,血緣有些遠論來往也並不怎麼頻繁,逢年過節走走親戚倒還是會走上一走的。
顧家老少爺們兒們性情爽直很好說話,其中有兩個人李欣是比較熟悉的,一個是關文出事的時候去上房陪老關頭的奎子,一個是那日認得去李家村找孟郎中的路而隨著悅哥駕了牛車去請人的大叔,後來李欣才知道那大叔單名一個永字,自然也就叫他永叔了。
李欣在崔府做工的時候也是忙灶間的事兒,大鍋飯做起來倒是得心應手畢竟有經驗也一點兒不慌張,炒菜燉湯煮能墊飢餓的薯類做事兒井井有條還不拖拉。
她手藝好,東西做得也足夠多顧家的這些人,特別是三四十歲那一輩的人暗裡都說關文媳婦兒是個懂事的。
請顧家人起屋子,每人一天管一頓午晌飯,外加三十個錢。這價格算是低的,顧家人也知道關家現在的難處,所以價錢上並沒有獅子大開口,看在和關文以往的交情上很是痛快地答應了下來。也因為如此,李欣心中感激,所以每日那一頓吃的絕對做得有量。
何家借了十五兩銀子給關文,村長何伯說了,錢可以慢慢還,他信得過關文的品行。
再加上劉氏塞給李欣的五兩銀子,二十兩銀子足夠他們闖過這一關了。
人情冷暖,在最困難的時候能看出個透徹來。
人多,地基打得快且好,在一邊聽著那些男人們吆喝著的聲音李欣只覺得特別舒心。
老關頭沒事兒也來轉悠轉悠,看看進度,李欣曾問過他想要間啥樣的屋子,他便只說說“都好、都好”,眼睛微微眯著,享受著冬日的太陽光。°
是的,已經到冬日了。
即使在冬日,幫忙起屋子的男人們還是忙得熱火朝天,有的甚至光著膀子。
不知不覺的,立冬過了,小雪過了,大雪過了,轉眼就到了冬至。
關武關全忙著弄田地,積肥,耙耘,保墒,兩頭轉忙得不亦樂乎。倒是李欣他大哥和二弟來這邊幫了兩天的忙,還給她帶來了好訊息。
李銘因為天資聰穎,且勤奮好學,少年老成,得先生顧長生看重,引薦給學正,學正大讚,李銘已經是一名儒生了,此番正在考取秀才功名,若過了成為生員,可就是秀才了!
李大郎和李二郎說起這事兒的事情與有榮焉,“爹跟娘都高興得很,這可是先生保舉,學正保薦的儒生啊!能考上秀才那也是十拿九穩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