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管張某打來的,張某因趙某未參加培訓,在電話中嚴厲批評趙某,以致其過分激動,最終跳樓自殺。 網友分析,“辦事處不合理的銷售指標,多得不可理喻,強迫性、幾乎與員工無關的會議、培訓又在此次慘劇中充當什麼角色呢?”

2008年2月26日下午13時左右,華為成都研究所員工李棟兵跳樓自殺。

2008年3月6日中午12時20分左右,華為公司深圳坂田研發基地科研中心F2餐廳內,正在吃午飯的男員工張立國突然起身躍下3樓欄杆,墜落1樓砸中餐椅身亡。

2008年6月,任正非在優秀黨員座談會上,發表《人生是美好的,但過程確實是痛苦的》,回應社會對華為自殺事件的議論,其中談道:

“近些年來有員工自殺,大多數是個人原因,有些進來也就一個月不到兩個月左右,時間比較短。我們忽略了心理測試,對他們的心理關懷也不夠。

“整個社會的環境和氛圍已經很寬容了,同性戀在這個社會上也不會受到太多的譴責和歧視!你既然有這麼大的精神壓力,你為什麼要選擇這條道路呢?你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說明你認為它是正確的,是你的追求,那你怕什麼呢?所以我認為我們很多員工面對生命過於草率,實在不好,不好。特別是工作沒有成績啊,決策失誤啊,走向這一步,更不好!我們有的員工的精神包袱太大,在這個進取的團隊裡面,落伍了就感到有點壓力。”

顯然,任正非並沒有反思自殺事件折射出來的華為文化問題,而是簡單地將其歸咎為“大多數是個人原因”,埋怨他們“面對生命過於草率,實在不好,不好。特別是工作沒有成績啊,決策失誤啊,走向這一步,更不好!”輕描淡寫地說他們的死是由於“精神包袱太大,在這個進取的團隊裡面,落伍了就感到有點壓力”。這正顯示了“競底者不能認錯”的規律。

在這篇文章中,任正非也談到了他的競爭觀:

“美國競爭失利是因為他們薪酬太高而失利,而不是因為華為的崛起使他們失敗了。所以美國很多要人跟我交流,我就講你們失敗是因為你們的薪酬起點太高了。”

聽話聽音,任正非的言下之意是:華為競爭勝利的原因,是由於薪酬相對更低。這也正印證了華為的競底特點。實際上,華為的行業對手確實指責說:華為“奇蹟”無非是低廉的價格,加上無所不用其極的市場策略。華為帶來的惡性競爭,最終讓行業參與者都沒有好日子過。

競底,實在是一把雙刃劍,用於他人,則他人難受;用於自己,則自己難受。

但競底確實能帶來一時的競爭力,有時還會迸發出閃亮奪目的光彩,如斯大林時代的蘇聯快速工業化;如希特勒在短短几年內,就透過擴張軍備重振德國雄風。這些輝煌都曾讓世界為之震撼,更讓不少頂級學者為之著迷,認為極權、*有利於社會發展。華為今日的成就,比起這些超級競底高手,連九牛一毛都不能算。但如今這些曾經顯赫一時的龐大帝國,只作為人類的歷史教訓,被人提起而已。

第二章三、底線型別(26)

為什麼呢?就因為這些帝國走的不是競優策略,沒有為人類真正增加價值,一旦時機來臨,人類將棄之如敝屣。

華為的未來又將怎樣呢?我們將在第七章的案例中進行探討。

15。綜合底線

在實際操作中,一項競底行為往往會面臨多種底線:如經營一座血汗工廠會挑戰生理底線、心理底線、環境底線、法律底線等;爭取某個合同會遇到風險底線、道德底線,等等。這種多條底線同時發生作用的情況稱為綜合底線。

當然,為了使競底能不斷進行下去,競底者會不斷嘗試,還會有花樣翻新的新型底線出現,越是新奇的底線,越能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問題是,中國人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在這些方面,能昂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嗎?

案例:擊穿綜合底線——長虹在美國遭遇鉅額虧損

依靠壟斷彩管和率先打價格戰的競底策略,長虹勉強爬上了中國彩電第一的寶座,但靠這種低階競底手段獲得的優勢,很容易被對手超越。

2001年,重掌大權的倪潤峰為實現長虹的海外戰略提高銷售額,迫不及待想開啟美國市場。

競底戰略一直強調“哪裡有需求,哪裡就可能被競底;哪裡的需求越強烈,哪裡就容易被競底得更厲害”。

倪潤峰迫切想進軍海外市場的需求,首先就讓自己處於潛在被競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