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氣丸溫補腎陽,真武湯溫陽利水,二方合用,適用於腎陽虛損,水氣不化導致的水腫。
常用藥:附子、肉桂、巴戟天、仙靈脾溫補腎陽;白朮、茯苓、澤瀉、車前子通利小便;牛膝引藥下行。
小便清長量多,去澤瀉、車前子,加菟絲子、補骨脂以溫固下元。若症見面部浮腫為主,表情淡漠,動作遲緩,形寒肢冷,治以溫補腎陽為主,方用右歸丸加減。病至後期,腎陽久衰,陽損及陰,出現腎陰虧虛,症見水腫反覆發作,精神疲憊,腰痠遺精,口渴乾燥,五心煩熱,舌質紅,脈細弱,治當滋補腎陰,兼利水溼,方用左歸丸加澤瀉、茯苓、冬葵子等。腎虛肝旺,頭昏頭痛,心慌腿軟,肢啁者,加鱉甲、牡蠣、杜仲、桑寄生、菊花、夏枯草。若病程纏綿,反覆不愈,正氣日衰,復感外邪,症見發熱惡寒,腫勢劇增,小便短少,治當急則治標,按風水論治,但應顧及正氣虛衰一面,不可過用解表藥,以越婢湯為主,酌加黨參、菟絲子等補氣溫腎之藥,扶正祛邪並用。
3。瘀水互結證
症狀:水腫延久不退,腫勢輕重不一,四肢或全身浮腫,以下肢為主,面板瘀斑,腰部刺痛,或伴血尿,舌紫暗,苔白,脈沉細澀。
證機概要:水停溼阻,氣滯血瘀,三焦氣化不利。
治法:活血祛瘀,化氣行水。
代表方:桃紅四物湯合五苓散加減。前方活血化瘀,後方通陽行水,適用於水腫兼夾瘀血者或水腫久病者。
常用藥:當歸、赤芍、川芍、丹參養血活血;益母草、紅花、凌霄花、路路通、桃仁活血通絡;桂枝、附子通陽化氣;茯苓、澤瀉、車前子利水消腫。
全身腫甚,氣喘煩悶,小便不利,此為血瘀水盛,肺氣上逆,可加葶藶子、椒目、澤蘭以逐瘀瀉肺;如見腰膝痠軟,神疲乏力,乃為脾腎虧虛之象,可合用濟生腎氣丸以溫補脾腎,利水腫;氣陽虛者,可配黃芪、附子益氣溫陽以助化瘀行水之功。久病水腫者,雖無明顯瘀阻之象,臨床上亦常合用益母草、澤蘭、桃仁、紅花等藥,以加強利尿消腫的效果。
【預後轉歸】
水腫的轉歸,一般而言,陽水易消,陰水難治。陽水患者如屬初發年少,體質尚好,髒氣未損,積極祛除病因,則病可向愈。陰水多為臟腑虧虛,病情纏綿難愈;後期還可影響到心、肝,出現癃閉、關格、頭痛、眩暈及水邪凌心犯肺之重證,臨床治療較為棘手,預後不良。
【預防調護】
水腫病的預防,應注意避免各種誘因。流行性感冒季節,少去公共場所;居處宜通風;避免淋雨、受涼。
水腫患者飲食宜清淡,水腫嚴重者應限鹽,臥床休息;若因營養障礙所致水腫,飲食應富含蛋白質,清淡易消化;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水腫病應注意記錄每日出入量。高度水腫患者,要保持面板乾燥,勤翻身,以免褥瘡的發生。
【臨證備要】
1。攻下逐水法的應用:攻下逐水法是治療陽水的一種方法,即《內經》“去菀陳莝”之意,只宜用於病初體實腫甚,正氣尚旺,用發汗、利水法無效,症見全身高度浮腫,氣喘,心悸,腹水,小便不利,脈沉而有力者。使用該法,宜抓住時機,以逐水為急,使水邪從大小便而去,可用十棗湯治療,但應中病即止,以免過用傷正。待水腫消退後,即行調補脾胃,以善其後。病至後期,脾腎兩虧而水腫甚者,峻下逐水藥應慎用。
2。活血化瘀利水法的應用:水與血生理上皆屬於陰,相互倚行,互宅互生。病理狀態下,水病可致血瘀,瘀血可致水腫。水腫日久,水溼停積,一則久病人絡,氣機不利,血流不暢,成為瘀血,二則臟腑陽氣受損,血失溫運而滯留。對於此類水腫,單純採用發汗、利水、行氣、溫陽之法,往往水腫難除,如化瘀得當,則水腫自消。因此對於瘀血之水腫,應用活血化瘀利水法,往往是提高臨床療效的重要環節。臨證選方,對溼熱瘀積之水腫,可選用三妙丸合血府逐瘀湯,以清熱利溼,祛瘀利水。對寒溼瘀結之水腫,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合桃紅四物湯,以散寒除溼,逐瘀消腫。氣虛陽微,瘀血交阻之水腫,用附桂八味丸合桃紅四物湯加黃芪,以溫陽益氣,通瘀利水。肝腎陰虛之水腫,方用六味地黃丸合桃紅四物湯加雞血藤、桑寄生,以滋陰養血,化瘀行水。
3。水腫各種嚴重變證的治療:水腫諸型,久治不愈,或誤治失治,都可發展成脾腎衰敗,或溼濁蘊結不洩,氣機逆亂的各種嚴重變證,若不及時救治,均可危及生命。臨證應不失時機,力挽危局。水腫的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