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是還是柳仁清的勤奮,將巴蜀和雲南之地很快就全部消化了,並且在短短的一年功夫裡,就開始出產大量的糧食。
所以,楊成最後決定將柳仁清派到長安來,這也是給李隆基面子,同時也知道柳仁清不會有什麼危險,李隆基是絕對不會殺柳仁清的,至於其他人會不是有這個想法,楊成派出了數名巡查營的高手保護柳仁清的安全,絕對不會有任何的問題的。
此時,柳仁清騎在馬上,之前他都是左車的,但是進入長安城了,柳仁清還是決定騎馬,來展示一下神策軍的風采。
柳仁清也是一身的黑色的神策軍官服,楊成喜歡黑色,所以神策軍就以黑色為主色了。
柳仁清是一件黑色長袍,但是要比一般的袍子短,要上是一條黑色嵌著紅邊的腰帶,精緻高貴,頭上是一頂高冠,將頭髮束縛了起來,典型的一個士族高官的樣子,尤其是冠這種裝束,一般都是高官佩戴的,而且都是在正式場合中。
一件黑色的披風,雖然此時天氣很熱,但是柳仁清依然披在身上,隴右的天氣和不比長安,一看就是一名位高權重之人。
同時柳仁清身邊還有數名隨行的官員,也都是以黑色的官服為主,但是陪著不同腰帶和花紋,來區分等級的。
柳仁清的出現,頓時讓圍觀的人群爆發出了一陣的沸騰,因為這些圍觀的人群中有很多人是認識柳仁清的,其中甚至不乏當年和柳仁清是好文友之人。
但是這些人都是當初在柳仁清從隴右回來之後,得知柳仁清經商了,也是就遠離柳仁清了,但是此時這些人萬萬沒有想到,柳仁清竟然有今天的這種地位和身份。
訊息靈通一點的人都知道柳仁清現在在神策軍中的地位,和大唐的相國是一個地位,於是那些認識柳仁清的人此時看到這般摸樣的柳仁清,心中可謂是百感複雜,五味雜陳。
此時看到柳仁清一身精美的黑色蜀錦,腰上腰帶上的寶石足可以讓他們花上一輩子了。衣服的精美自然是不用說了,最重要的是何人穿在身上,柳仁清本來就是文人出身,身上透著那股子文人的氣質,同時經過這段時日在隴右和巴蜀的歷練,身居高位的氣質也漸漸地歷練出來了。
再加上身邊數名署官的隨行,還有幾名高手侍衛的保護,這種氣場和陣勢,自然而然就將柳仁清的身份和地位提高了,而且一副高位者的威嚴也體現出來了。
那些現在身處圍觀百姓之中,當初和柳仁清有些關係的文人們此時看到柳仁清如今的境遇,心中也不免一陣的失落和羨慕,他們此時心中唯一的想法就是要是當初沒有斷絕和柳仁清的關係該多好,此時是不是也在神策軍中謀得一官半職了。
而且,隨著神策軍的入城,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那些文人權貴們,此時都已經沉底改變對神策軍的認知了,他們知道神策軍的使團絕對不是佯裝出來了的,而且神策軍也絕對不是一支土匪,此時看到神策軍這般陣勢,知道神策軍也是一直軍紀嚴明,治下穩定,百姓擁戴的軍隊。
隨著柳仁清之後,就是一車車的貢品和隨行的人員了,這些人或者是坐著馬車,或者是趕著車,也有走路的,但是都是一身青衣裝束,擺明了就是侍從營的人,其中有工匠,廚師,雜工等等。
但是看著這些人自由的感覺,圍觀的百姓們突然想到神策軍是不允許有奴隸出現的,所以在神策軍治下是沒有奴隸的,所有人都是自由人,並且在生產營中勞作。
此時,看到這樣景象之後,人群中也漸漸地開始沉靜了,這些人也是各懷心思,其中很多人對楊成充滿了仇恨,同時也有人嚮往楊成的神策軍。
慶王李琮此時也是一身庶人的裝束,然後拎著幾個隨從站在人群中,他此時也在注視著神策軍,和身邊的人一樣,慶王李琮心中也是一陣的驚愕,他也沒有想到神策軍竟然是這樣威武,完全不是土匪。
但是,驚愕的之後,慶王心中也漸漸地釋然了,他雖然對楊成的神策軍感到驚愕,但是他此時心中還沒有將神策軍的事情全部當回事,李琮現在思考是的如何讓父皇李隆基訂立他為太子,這才是慶王考慮的事情。
但是,今天之前,慶王李琮找到高力士,將心中的想法和高力士直言地說出了,慶王李琮毫不掩飾地說道自己相當太子,並且希望得到高力士的擁護。
慶王說明當今天下人心動盪,都是因為太子之位不穩,並且亂軍作亂,父皇李隆基年老體弱,根本就承擔不了此時的治國大任,需要一位有作為的太子出來,然後輔政練兵,征討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