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總序
在五千餘年中華文明史上,二十世紀是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在這個時代裡,中華大地上發生的歷史事變,對於中國的歷史程序震盪之深刻,促進之巨大,是前所未有的。二十世紀的中國史,是一部地覆天翻的歷史轉折的壯麗史詩。
作為這一偉大歷史轉折的最主要標誌,就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以此為界石,大致可以說,本世紀的前半個世紀,從舊民主主義進到新民主主義,是為爭取建立人民共和國而奮鬥的歷史時期,這是一個以武裝鬥爭為主要手段,為謀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進行民主主義革命的年代;本世紀的後半個世紀,從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則是為建設人民共和國而奮鬥的歷史時期,這是一個以經濟建設為主要內容,為使中國成為一個繁榮昌盛的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年代。
時代賦予的宏偉的歷史使命,落在億萬中國人民的肩上。無論是民主主義革命,還是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自然都是廣大的人民群眾的事業,都是必須依靠全中國人民的共同智慧和努力才得以實現的宏圖大業。也正是在這種人民群眾為主體的創造歷史的活動中,才湧現了一大批反映群眾需求、體現群眾意志、凝聚群眾智慧的傑出代表。如同歷史上一切重大變革的時代一樣,二十世紀的中國,是一個風雲際會、英傑輩出的時代。正是偉大的時代造就出燦若群星的歷史偉人;也正是歷史偉人們堅苦卓絕的奮鬥歷程和忘我建樹的光輝業績,才最充分地體現著潮流之所趨、人心之所向,才最深刻最生動地反映著奔騰前進的偉大時代。他們一生的業績,恰恰構成了從舊中國到新中國這一曠古未有的歷史性大變革的縮影。正因為這樣,修撰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的一代傑出歷史人物的傳記,其意義自是遠遠超越記述個人身世的範圍。這套傳記叢書,無疑應當看作是,當代中國千百萬愛國志士、革命先驅的傑出代表用畢生的血和汗譜寫出的挽救祖國、振興中華的可歌可泣的歷史畫卷,它將是永遠矗立於世世代代人民心中的革命豐碑。《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中的每一部傳記,都可讀作當代中國的救國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史、建國史;每一部傳記都可讀作結束中國苦難危亡命運的革命史,披荊斬棘建設社會主義的奠基史、創業史。會主義現代化的第二步戰略目標,為在本世紀達到小康水平,而努力奮鬥。願人們從這部《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中,以這些歷史人物的光輝業績為典範,學習他們的革命獻身精神、愛國主義情操和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為中華民族的歷史偉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編輯委員會
一九九一年五月
第一章“泥腳文人”的愛子
第一節家世
1892年12月4日(清光緒十八年十月十六),劉伯承誕生在四川省開縣浦裡區趙家場鄉張家壩。在兩個多月以前,劉伯承的祖母和祖父相繼去世。
他是在舉家服喪的哀痛中呱呱墜地的,所以乳名孝生。後取名劉明昭,字伯承。
據《劉氏家譜》記載,劉家的祖籍原在湖北荊州府江陵縣。後來,隨著清朝初期“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遷到四川省雲陽縣關口鄉定居,世代以農耕為業。到咸豐年間,劉伯承的祖父劉正富(1819—1892)因交不起租佃押金,佃不到土地耕種,被迫從長江邊移向川東山區,流落到開縣的浦裡河畔開荒度日。劉正富體格壯健,精明強幹,種田兼做鐵匠。經他修理的農具及鐵鍋、勺鏟、鉗子、剪子之類,堅固耐用。他還吹得一手好嗩吶,鄉鄰間的婚喪嫁娶少不了要請他去吹奏。多種的生活手段、廣博見聞造成了他開明通達、樂於助人的性格和比較豐富的閱歷,使他很快適應新的環境,經濟來源也多於一般農戶。就這樣,劉鐵匠立住了腳跟,正式在趙家場對面的張家壩定居下來。他的六個兒子——劉文培、劉文德、劉文瑞、劉文祥、劉文吉、劉文炳,漸漸長大成人,人丁興旺,日子愈見紅火。劉正富和妻子楊氏克勤克儉,兒子們舍力勞作,這一家有些發起來了,先後積攢起一些錢財,購置了一些田產,開設起粉房、榨房。
劉鐵匠的小兒子劉文炳(字虎臣,1862—1907)比較幸運,靠著家境殷實讀了十多年書。他就是劉伯承的父親。中國封建時代稍有條件的平民,幾乎毫無例外地進行過培養子弟讀書入仕以求改換門庭的努力,儘管這種努力往往是徒勞的。正是出於這樣的目的,劉正富盡力供劉文炳讀書,盼望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