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環境中,學習機會很少。我們一定要在這次學習中克服種種困難,克服可能產生的保守觀點和狹隘經驗主義,努力完成學習任務。
他們的講話,表達了全軍廣大幹部努力學習與掌握現代軍事科學的堅強決心,激起了全場一陣又一陣的熱烈掌聲和此起彼伏的口號聲。
第二十章向正規化、現代化進軍
第一節建立正規制度
軍事學院成立之後,劉伯承在院黨委會上提出了開頭3個月的中心工作:完成解放戰爭經驗總結的任務;為學習新兵種學術而奮鬥;在學習、工作中建立軍事學院的佇列生活、政治生活的秩序;在學習、工作中加強計劃性、組織性、準確性和紀律性。後來,他又把這幾項工作概括為“建立正規制度”、“學習新兵種學術”兩項,指出這不僅是開頭3個月的中心工作,而且是軍事學院建設的基本要求和長期任務。
1951年1月下旬,劉伯承以中央軍委給軍事學院的贈詞“為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軍而奮鬥”為題,在華東軍區和軍事學院高階幹部會議上作了一個報告。他指出:現代化就是新兵種及其學術的建設。新兵種,指步兵以外的其他諸兵種,包括各種輔助兵種;學術,指諸兵種的戰鬥條令,應用技術、戰術,在各種情況下的協同動作。正規化主要是軍隊正規化生活秩序的建設,具體他說,就是嚴格地制訂與執行各種條令、條例,一切按條令、條例辦事,使軍隊象一部大機器一樣,車間與車間,這一齒輪與那一齒輪,能有準確的規律,向共同的生產目標協同動作。
他還指出:現代化與正規化,二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現代化必須正規化,正規化是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條件。有了新兵種及其學術的建設,還要有正規化國防軍隊生活秩序的建設,才會有計劃性、組織性、準確性和紀律性。否則,無組織、不準確,就無正規可言,更無諸兵種協同動作可言。
劉伯承和學院的其他領導幹部一起,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以勇於探索的精神,首先研究制訂學院的各種規章制度,使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正規。
一天下午,劉伯承來到基本科學員住的宿舍樓前,正好學員們下課回來。
只見百十號人的隊伍豎不成行、橫不成列,三人一夥,五人一群,又說又笑,雜亂地走著。
看到院長站在樓前,帶隊的值班員不知道喊“立正”口令,不知道整隊向院長報告,而是用手摸著腦袋,“嘿嘿嘿”地笑著,結結巴巴地說:“院長,您??有事嗎?”
“唉!”劉伯承嘆了一口氣,搖了搖頭,走進了學員的宿舍——多數房間還比較整潔,可有的就顯得又髒又亂。水壺、牙具到處亂放,書、本、地圖橫七豎八,擺滿了桌面。床下塞著一團團的髒衣服、臭襪子,發出一股難聞的氣味。
“看看你們住的這個屋,真象是個亂雞窩!”劉伯承滿臉不悅,扔下一句批評話就走了。
幾天之後,劉伯承主持一個訓練工作會議。在會議進行之中,他無意間看到這樣一幅情景——會場的一邊坐著兩個蘇聯顧問。他們軍裝筆挺,姿態規正,神情專注地聽著彙報。會場的另一邊坐著學院的十幾個幹部。他們多數衣冠不整,風紀扣松著;有的人還敞胸露懷,雙手在身上搓泥搔癢。這種鮮明的對比和反差,使他的心裡很不舒服。
劉伯承又深入到各單位,專門調查瞭解全院存在的自由散漫、無組織無紀律的現象——有的學員無故不出操、不上課,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有的學員上課時翹著二郎腿,回答教員提問也懶得站起來;有的學員聽報告、看電影,正門不走爬窗戶,或從鐵柵欄上跳進跳出??機關裡也存在著自由散漫的現象。有的部門人浮於事,各自為政,工作無計劃,職責不分明,辦事效率很低;有的幹部值班睡大覺,交接班時草率敷衍,出了問題互相推諉。
這種種現象使劉伯承意識到,建立正規制度,不僅在於制訂一些有約束力的行為規範,而且更重要的是,必須同戰爭年代的遊擊習氣,同小生產者自由散漫的劣根性,同長期以來形成的舊的習慣勢力進行鬥爭。
這時,正好周恩來交給劉伯承一項任務,讓他審查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三個共同條令草案:《內務條令》、《佇列條令》、《紀律條令》。這三個條令是周恩來、朱德和聶榮臻指示軍訓部,依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原有的傳統法規,吸取了外國軍隊的先進經驗而制定的。
劉伯承初步閱讀後,認為內容基本正確,是完全可行的。於是,他決定讓全院都來學習討論這三個條令,借這股“東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