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部分

可說定了。”

劉通:“絕不食言。”

沂王出使于闐,自然是劉通之謀,太子不可能去于闐,其次便是這位沂王了。之所以選擇沂王,是因為沂王膽小如鼠,貪生怕死,便於控制。

【史載:沂王,“木咢”(為一個字),從淵聖出郊,至北方,與駙馬劉彥文告上皇左右謀變,金遣人按問,上皇遣莘王植、駙馬蔡鞗等對辨,凡三日,木咢、彥文氣折,金人誅之。

因沒有“木咢”字,本書且將他的名字稱為“萼”。萼字以草頭作偏旁,屬木,仍與趙桓一輩以木字旁命名同理。】

四六 新局

徽宗趙佶、欽宗趙桓、太子趙諶爺孫三人被擄,宋庭突然失去中樞,朝中百官、宋國民眾一時間無所適從,主張擁立趙構繼位的大有人在。至於張邦昌的偽政權,沒幾兩重,根本不足為慮。

說起趙構,卻有一段不同尋常的經歷,他之所以未被金軍擄去,倒也一波三折:

金軍圍困汴京前,趙構受命與王雲出使金國議和,行至磁州(河北磁縣),知州宗澤勸阻趙構入金,百姓認為王雲幫金賊做事,是金國的奸細,把王雲打死,趙構因此滯留磁州。

金軍渡過黃河、進逼汴京後,相州知州汪伯彥請趙構抵相州(河南安陽)。欽宗派遣秦仔持蠟詔到相州,委命趙構為兵馬大元帥,中山知府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趙構再任命武顯大夫陳淬為都統制。不久,耿南仲到相州,傳欽宗旨意,讓其盡起河北之兵入衛,趙構遂與耿南仲募兵勤王。

其後,趙構率兵離開相州,來到大名府。宗澤率二千人來助,信德知府梁揚祖率三千人隨後趕來,張浚、苗傅、楊沂中、田師中等人相繼投入趙構麾下,兵威稍振。樞密院曹輔又傳蠟詔來,告知正在議和。宗澤力主直趨澶淵(河南濮陽)屯兵駐防,次第解京城之圍。汪伯彥等人篤信和議,與耿南仲一同敦請移師東平。趙構決意走東平,只給宗澤一萬人進屯澶淵,讓宗澤揚言大元帥就在軍中。自此宗澤不復參預府中謀議。

高陽關路安撫使黃潛善、總管楊惟忠得知趙構在東平,率數千兵與趙構匯齊。沒過多久,趙構出東平,走山東濟州。時帥府官軍及群盜來歸者號百萬人,分屯濟、濮諸州府,而諸路勤王兵不得進。汴京陷落,徽宗、欽宗落入金軍之手。

金人立張邦昌為帝,稱大楚。僚屬勸趙構駐軍宿州,謀渡江左。趙構以宗澤為徽猷閣待制,以汪伯彥為顯謨閣待制、充元帥,黃潛善為徽猷閣待制、充副元帥。

金軍一退,張邦昌倒有自知之明,尊哲宗的元佑皇后孟氏為宋太后,同時派吏部尚書謝克家到濟州迎接趙構。耿南仲率幕僚勸趙構繼位,汪伯彥、黃潛善、楊惟忠、梁揚祖等人一同勸進。

西北人士當然不會同意,西北制置署主張:二帝尚在、太子尚在,現在決不是另立新君的時候。靖康之難未平,國仇未報,就忙著擁立新君,置國君和太子於何地?擁立親王繼位,實屬大逆不道。宋軍應當打到金國去,直搗黃龍府,迎回二帝和太子。

這個理由冠冕堂皇,誰若反對,誰就是目無君上,誰想被戴上無君無父的帽子?眼下西北軍實力最強,自然是聲音最大,話的份量最重。此時誰敢妄自稱帝,則被視為叛逆,西北軍出兵討伐,師出有名。

保康派又提出暫由趙構監國,劉通等人予以反對,理由是:康王趙構身為兵馬大元帥,大軍屯兵濟濮,逡巡不前,罔顧大義,致使二帝蒙塵、宗室受辱。此等不忠不孝不勇之人,焉能佔據監國之位。沂王迎回降魔杵、寒玉床,有功於國,即使要覓監國之人,也是沂王趙萼強過康王趙構。

保康派再搬出立長不立幼的規矩,西北人士照樣駁斥:現在是推舉監國的人選,而非繼位的人選。抗擊金軍、迎回二帝事關重大,舉薦賢能應以功過論是非,而不是以年齡論高低。

雙方相持不下。為了避免內亂,一致對外,一些中間人士提出折中的辦法,讓康王、沂王同時攝政,分別出任左右監國。也有人提出乾脆讓元佑皇后垂簾聽政的。

趙構眼見西北的劉通對他相當的不感冒,哪敢到西北去。汴京有偽楚皇帝張邦昌盤踞,金軍隨時可能去而復至,也不安全,萬萬去不得。剩下只有一條路,擁兵南下,伺機稱帝。這位王爺兼兵馬大元帥在耿南仲、汪伯彥、黃潛善、楊惟忠、梁揚祖等人的簇擁下,自濟州南下,於1126年底跑到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於1127年春做起了攝政王,權領監國。東道副總管朱勝非、西道都總管王襄先後依附趙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