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強巴拉告訴我的。”
“遷徙狼!”卓木強巴接著道,“這需要有先決條件的。首先,得出現一個特別強大的家族。狼和人一樣,也講天賦的,有時候,某個家族會突然出現一位特別強壯,或是特別有謀術的族長,在它的帶領下,那個家族肯定會比周邊的家族強大。當那個狼家族強大到可以無視周邊的家族時,同時它們也就會無視所謂的領地潛規則。在這個家族面前,將不再有領地的邊界,它們會霸佔別的家族的領地,那些弱小的家族,只能選擇順從或是被驅逐,這個時候,整個狼群已經開始由家族轉變為集團,聚集在這個優勢家族周邊的附屬家族將會漸漸增多。所不同的是,它們不是單純的合作集團,而成為一種有階梯關係的等級分明的戰略型集團。第二個條件,就是環境改變。物資豐裕的領地不會出現強大得可怕的家族,只有在那些物資匱乏、領地無法維持生計的地方,家族與家族之間反覆地戰鬥,才會突然有某個家族崛起。當它們聚整合集團,而那巨大的領地內依然沒有可養活它們的食物,那麼,整個集團就將發生質的改變,它們會從領地狼轉變為遷徙狼。它們將被迫從自己世襲居住的地方遷徙幾千乃至數萬公里,以尋求可以生存的環境。領地狼和遷徙狼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數量,在長途的遷徙中,未知的困難是無法估量的,沒有足夠的數量來維持,狼群根本就不敢大範圍的遷徙。遷徙狼是狼群為了生存下去而被迫採取的手段,這時候狼就不是幾十頭、幾百頭,多的時候甚至會出現上千頭狼聚集在一起。不過,這些現象只會出現在沒有人的地方,你們沒看到過類似報道,那是因為沒有人見過,見到的人,存活的機率幾乎為零。而且,今天我們國內的狼,已知的也就幾千頭,能看到上百隻狼聚集在一起,恐怕都將是我們這一生唯一的一次。”
張立驚呼道:“上千頭狼聚集在一起的遷徙,強巴少爺你是從哪裡知道的?”
卓木強巴道:“如果你再大三十歲,又是生活在西藏、新疆、內蒙古等地,你有可能看得到。”
岳陽道:“這麼說,強巴少爺親眼見過遷徙狼。跟我們說說,你見到的遷徙狼是什麼樣的?”
卓木強巴道:“就算我沒親眼見過,我起碼也該聽說過,你們和我在一起這麼久,該不會忘記了我是動物學犬科專業的吧。要說遷徙狼,裡面涉及面太廣,得先和你們說說狼的基本知識,這樣就好理解了。”卓木強巴娓娓道來,讓同行的人對狼群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
狼群通常採用家族式群居,數量從三五頭到十幾頭不等,最常見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一對夫妻帶幾個子女,另一種情況是兄弟姐妹幾人,和大家的孩子一起。有時候狼對愛情顯得很忠貞,一夫一妻維持終身,通常情況下,夫妻子女型的家族,那對夫妻會成為家族首領;兄弟姐妹型的,雌雄不論,誰的經驗豐富,誰的捕獵技巧最好,大家就聽誰的……
狼的等級制度十分森嚴,在進餐的時候尤為明顯,頭狼最先享用食物,等它們吃完,其餘的狼才敢靠近食物;就算一同進餐,也要分清頭、身體、腿,不同等級的狼吃不同部位的肉,只有那些懷著幼崽的母狼有時會有優待,不過很少。通常狼在初冬發情,寒冷地區的狼則在四月,懷胎四五月,產崽六七隻,多的也有一次產崽十幾只的,只有頭狼夫妻享有隨時交配的權利,其餘的狼則需要請示頭狼,經過批准才可以交配。那些兄弟姐妹型的家族狼,往往大家的狼崽都集中餵養,每頭母狼都有做母親的機會……
狼的領地大多是世襲的,建立在生物群落豐富的平原或是遷徙動物必經的交通要道上,一群七匹狼組成的團體,通常需要一塊直徑五十公里以上的領地才能維持生計,稍微大一些的狼群領地直徑,甚至超過一百公里。狼群除了捕獵和休息,往往在自己領地邊緣巡邏,就像小狗一樣,選擇一些標誌性大樹或石塊撒下排洩物,那些石塊和大樹就成了領地與領地之間的界碑,不同家族的狼群一般不會越界。狼群的領地往往不會直接相連,領地與領地之間有緩衝地帶,當獵物進入那些公共區時,往往會引來兩個不同家族的狼群爭鬥……
狼是學習型生物,和記憶遺傳型不同,需要母狼教會小狼如何捕獵。捕獵的時候,由頭狼鎖定目標,其餘的狼都有各自的線路和位置,從各個方向圍追堵截獵物,通常這種默契,經過幾次實戰演練就能配合嫻熟,許多家族狼都是從小就一起配合捕獵的,其默契程度非同一般。當獵物數量眾多時,狼群就驅趕獵物,造成獵物群的混亂,跑幾圈下來,它們會將目標鎖定在跑得最慢、有疾病殘缺的獵物,或是失去成年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