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換在建安五年(200)以前,荀彧會毫不猶豫的將劉琮等人下獄等候曹cāo回來後處置。只是如今劉琮的話並不無道理,當初董承等人奉詔除曹cāo時,荀彧還有幾分不解,如今看來皇帝實則被曹cāo架空,難有發言之機。
求收藏啊,各位路過的書友們高抬貴手!
第121章 覲見皇帝
曹cāo平定河北之後愈發得意了,此消彼長,早已無君臣之禮,這不是荀彧想看到的,幾次想勸曹cāo又是忍住了。
而劉琮更是耍流氓,直接將誹謗曹cāo的責任推到了劉備身上,如果荀彧接納自己,就能輕鬆見到陛下,就算荀彧不接納自己的意見,那自己也不過是被劉備挑唆的一年輕後生,不至於被荀彧問罪。
“將軍何以肯定彧不會將今rì之事稟告大將軍?”
“昔管仲相桓公伐山戎、伐陳蔡、伐楚、伐晉,其意yù尊周爾,而桓公遂有封禪之志。管仲知封禪之不可許也。故設詞以拒之。管仲幸,故桓公從其說以全勤王之功。
今亭侯依曹大將軍,,平青徐、平許洛、平河朔、平漢南,志yù尊漢耳,而曹將軍卻有代漢之心。何其似也。琮當以若是曹將軍yù加九錫,亭侯定當遜言卻之。亭侯既為漢室忠誠,琮亦漢室宗親央亭侯覲見陛下怎麼怕亭侯告知曹將軍呢?”
劉琮這一招也算是激將法為自己解圍,那意思你好比曹cāo之管仲,但忠於漢室的,我父子都是漢室宗親,欽命的封疆大吏,我要見陛下,你怎麼會告訴那個野心勃勃的曹cāo呢?
荀彧聽完劉琮此話也是為之一振:“劉景升生了個好兒子啊,奈何將軍晚生了幾年,要是能趕上黃巾之亂,依將軍膽略必定建立蓋世奇功啊!可惜,可惜!”
荀彧此番話也是真心話,劉琮敢如此大膽的來許昌,並且準確的判斷出曹cāo和自己之間的罅隙實屬不易。他雖託名劉備所說,其實荀彧也看得出來,劉琮此番前來只怕沒什麼劉備的事情,甚至也沒劉表什麼事。只是小子如此年輕,陛下是不是該有所依仗呢?將鉗制曹cāo的重擔交給這樣一個年輕是否過於草率呢?
“將軍切莫再言,彧可以當將軍酒後失言,若是被旁人聽了去,只怕將軍出不了這許昌城!”雖然荀彧並不反對劉琮的說法,但也不能這麼快表達自己的主張,於是便出言相阻。
“亭侯不是膽小之人,琮也不是,何懼之有?若是曹將軍無篡逆之心,那不是更好,琮是漢室宗親,面見陛下也是情理之中。還望亭侯給予安排!”
劉琮也是咬著不放,不說曹cāo的壞話可以,你得讓我見見皇帝。你不是不承認自己和曹cāo有罅隙嗎,你不是說曹cāo沒篡逆之心嗎,那好啊,你讓我見見皇帝,我要跟他敘下親情。
“將軍要見陛下,彧自當安排,只是將軍既與曹將軍不和,還望小心。”
“如此便要多謝亭侯大人,亭侯大人身在曹營心在漢,著實可敬,只怕比琮危險萬分,也望亭侯大人多加小心。”
荀彧便不再多說,劉琮這句話荀彧要是接了便是直接承認了自己的志向以及自己與曹cāo之間的罅隙。便是安排劉琮去見皇帝。留魏延在府中,劉琮便安排魏延去將給荀彧準備的禮物從旅館搬運過來。
皇帝初聞荊州有人來見,想是劉表或者劉備的使者,喜出望外,但一見是劉琮,比自己還年輕,便又不抱希望。倒是荀彧擯退左右後說了句:“平南將軍是漢室之棟樑,陛下與將軍好生商議,微臣告退!”
皇帝劉協不傻,擔得起荀彧一句漢室之棟樑的自然不是常人,態度便又積極起來,拉著劉琮問長問短。
劉琮雖然對這個傀儡皇帝不怎麼感興趣,但畢竟他是漢室的皇帝,自己收諸葛、勸荀彧不都是打著匡扶漢室、平定天下的旗號麼?所以也極力的放低姿態,先是彙報了自己這兩年多來的所作所為,然後又痛心疾首的罵了一頓曹cāo,聽得劉協爽死了,好久沒見到這麼忠誠的臣子了,何況還是個宗親,真是少年有為啊。
聽著聽著劉協便是熱血沸騰:“如荀亭侯所言,愛卿真乃我大漢之棟樑也。”
“陛下厚愛,這些都是微臣應該做的,我父子漢室宗親,又受命鎮守荊州,自當jīng忠報國,鞠躬盡瘁!”
“是啊,鎮南將軍有子如此也是我漢室宗親之服。你我年紀相仿,朕還望愛卿等人助我擺脫曹cāo!”
“微臣定當竭盡所能,只是如今荊州勢弱,還要陛下多等些時rì,微臣定當領兵勤王,捉拿曹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