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不禁讓人想起抗戰初期國民政府中抗戰與投降的鬥爭。“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在廬山發表了談話,基本堅定了守土抗戰的決心。但是,國民黨副主席汪精衛則組織了低調俱樂部,與陳公博、周佛海、高宗武、陶希聖等人公開宣傳“抗戰必亡”的投降主義論調,認為中國根本不能承受日本的打擊,甚至致民族大義於不顧,投靠了日本侵略者,做了可恥的漢奸。
宋欽宗和他的走狗們看問題的出發點和汪精衛等人是一樣的,只看到了敵人的兵強馬壯,看不到自己一方的同仇敵愾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另外,宋欽宗非但不相信宋朝可以擊敗金軍,還對立有大功的李綱猜忌防範,恐怕李綱功高震主。宋欽宗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保住皇位,如果自己被打跑了,說不準宋徽宗就會另立一個兒子,所以還不如先跟金軍談判,哪怕是割地賠款,先把皇位保住再說。在這個可恥的觀念下,在東京保衛戰初期,宋欽宗就接受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李邦彥的建議,派人去金營談判求和。
在金營,宗望也陷入了苦惱之中。西路軍困於太原的城下不能來東京和東路軍會合,同時宋朝的軍隊不斷地來勤王,短期之內解決問題是不可能的了。如果進入曠日持久的戰爭,對於後方遠在東北的金軍來說困難太大了。
正好這時不爭氣的宋欽宗派人前來講和,便順水推舟派使者進東京城與宋朝談判。宗望的心中也有一種莫名的悲哀,本來帶兵到中原來就是打仗的,結果連一場真正的硬仗都沒有打過,對於一個行伍出身的將領來說覺得很是不過癮。可見,如果你是一個窩囊廢,連你的敵人都看不起你。
第 九 回 勇陳東上書殺六賊 忠李綱禦敵守東京(11)
因此,宗望提出的條件相當苛刻,他覺得宋朝的君臣軟弱可欺,並且很不團結,可以利用他們的弱點獲得更大的利益。宗望的使者提出,黃河以北的土地都要割讓給金國,並且還要宋朝賠償給金國這次南侵的軍費,宋朝必須派遣全權的大臣去金營談判。這些條件真是強盜邏輯無恥之尤,面對這個困局,欽宗環顧左右大臣,哪位愛卿願意到金營談判。
站在前面的幾位,如白時中、李邦彥、張邦昌之流,鴉雀無聲,好像沒有聽到欽宗說什麼似的,這種症狀在醫學上叫“選擇性耳聾”。這些人平日就喜歡爭風吃醋、鉤心鬥角,金營是虎狼之地誰願意去呀,弄不好兩邊都不買賬,吃力不討好,賠本的買賣誰願意做呀。
關鍵時刻,李綱再一次挺身而出,自告奮勇要求去金營談判議和,但是欽宗就是不同意。最後權衡再三,決定派出樞密副使(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李梲前往金營。退朝以後,李綱獨自留下向欽宗彙報城防情況,問欽宗為什麼不同意他去金營談判。
欽宗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你性格太剛直,去了可能會壞事。實際上,這是欽宗的一句發自肺腑的話,他怕李綱性格剛直,會在金營和宗望據理力爭,甚至會當場動刀子,這樣會把和談的大計給耽誤了。由此可見,軟弱的欽宗想用屈辱的條款去換來可恥的偏安。
性格更加軟弱的李梲和欽宗倒是一對合適的搭檔,在出使金營以前,李梲面見欽宗,詢問已方談判的底線。宋欽宗確實是一個比較大方的人,授權他可以答應每年三百萬到五百萬兩白銀的歲幣,這次金兵的犒軍費是三百萬到五百萬兩白銀,但是不要割讓土地。意思是,要錢我可以偷著給,這樣對外還可以說是“賞賜”給金國的,是上國天子對蠻夷小國的恩典,滿足一下失去的自尊心。但是如果割地就無法解釋了,你總不能把祖宗傳下來的土地也賞賜給蠻夷小國吧。
宋欽宗還多了一個心眼兒,另外讓李梲帶了黃金一萬兩以及好酒若干,準備“賞賜”給宗望,表示大國天子的殷殷盛情。欽宗真的是很天真,但是你也不想想,人家宗望的基礎再差,也是開國皇帝金太祖的二兒子,一萬兩黃金加上點“宋河糧液”之類的就可以打動人家,這也太小家子氣了吧。
這位仁兄李梲見到金兵統帥後,嚇得說不出話來,從營門開始就只知道磕頭,跪在地上用膝蓋“膝行”進談判的帳房。這樣去談判的效果可想而知。果不其然,宗望理都沒有理那個李梲的苦苦哀求,送來的酒肯定就沒有喝,直接提出金國議和的條件:一次性給黃金五百萬兩,白銀五千萬兩,絹一百萬匹;宋朝割讓太原府、中山府(今河北定縣)、河間府(今河北河間)的土地,並且要求選擇一個徽宗的兒子和一個宰相級的官員作為人質。最可氣的還有一條,就是要求宋朝的皇帝尊金國的皇帝為伯父,也就是無論年齡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