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帽,帶在頭上其實不舒服,但是時間久了,戴著戴著應該也就習慣了,以後若是當官了,帽子更是必不可少的,宋朝正式的帽子,稱之為幞頭,“幞”音同“府”。
戴帽子的傳統,其實很久了,但是幞頭這個式樣,大概是從隋朝開始的,古畫裡明朝之前的漢人,都會戴幞頭,有軟幞頭,圓幞頭,也有硬殼方幞頭。
宋朝在官帽的形制上,又有區別,官帽多會在左右加很長的帽翅,就是畫像中帽子上左右出來的那兩根像翅膀一樣的東西,走起路來還會左搖右晃的那種。
之所以宋朝有了這麼長的帽翅,那是因為皇帝不想看到朝堂上的官員左右交頭接耳,所以加了長長的兩根東西,朝堂上列班站好,若是左右交頭接耳,帽翅就會打到別人,皇帝在上面也會一眼就看到哪個人在交頭接耳。烏紗帽這個詞,也是從這裡來的。
君子要行得端走得正,為了這一點,古人的禮節有很多,可不僅僅是帽翅這麼簡單,比如古人佩戴的環佩,就是腰間掛一串玉佩,如風鈴一樣,若是走路走得端正,環佩的聲音就會有節奏而好聽,若是走快了,或者左搖右擺了,環佩就會一通亂響,這就失了禮節,環佩就是在提醒你好好走路。
因為腰間環佩還發生過一些好玩的事情,明朝曾經有一個臣子,不知怎麼的,自己的環佩就與皇帝的環佩掛在了一起,解都解不開,又是朝會之時,又不能失禮去解,嚇得這個臣子差點當朝昏過去了,也因為這件事,這個臣子差點命都沒有保住,不過最後還是沒怎麼樣。
乃至於皇帝冠帽前後珠簾,也是這個作用,時刻提醒皇帝要端正姿態,不能左歪又斜,要一直保持威嚴,否則帽子前的珠簾也會左右搖擺,還會叮噹作響,這也就失禮了。
可見在古代當一個君子,要求是多麼的高。
冠禮,就是成人禮,帶著幞頭出門的甘奇,從此就是成人了,也就因為這麼一個帽子,許多事情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是甘奇自己內心的變法,還有被人對他態度上的變化。
乃至於對甘奇的稱呼上,下人們也會少用公子或者少爺這種稱呼了,甘奇從此成了主人,成了爺,甚至成了老爺。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以往汴梁城外甘家村後的這座小土丘,連名字都沒有,如今被人取了一個名字,叫作“書院山”,似乎還稱了景區。
報名進學的人,不可勝數,除了那些世家大族裡的族學,哪裡還有對所有人都開放的免費學校?
只是這學校的考題有些奇怪,經史典籍倒也考,但是除了這些之外,竟然還考算術,考算術還不止,還考一些奇奇怪怪的題目。
比如:衙門裡抓來了一個嫌犯,卻發現這個嫌犯竟然是一個聾啞之人,但是此人嫌疑重大,捕頭說了一句話,就試出了此人乃是裝聾作啞,請問捕頭可能說的是什麼話語?
這題的答案不必很嚴謹的去考慮太多,只問衙差可能說出了什麼話語讓裝聾作啞之人露餡,答案當然也不會只有一個,這一題是第三院的考題。
邏輯推理能力,是甘奇很看重的,這也是鑑別一個人是否迂腐最簡單的辦法之一。
李定在一旁,看到甘奇出得此題,笑道:“先生,此題學生有一答。”
“說來聽聽。”甘奇笑道。
李定答道:“若學生來問此人,當在其不注意的時候,忽然在他身後大聲呼喊嚇唬與他,看看他會不會在沒有防備的時候被聲音嚇到。”
甘奇點點頭:“也是妙計,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此題只言這衙差一句話語就試出了破綻,該是一句什麼話語?”
李定聞言想了想,忽然欣喜說道:“先生,學生又有一答。學生若是那捕頭,當把此人解除綁縛,帶到衙門堂前,然後與之說上一句,你已無嫌疑,可以走了。說話之時不加任何動作與表情,若是尋常人,必然一時欣喜,躬身作揖,轉頭而走。如此就露出了破綻。”
“此答甚好,若是尋常人,必然中計。”甘奇誇獎一語。
李定高興非常,拿著甘奇出的考題,就出門去安排印刷之事,準備去安排考試之事。
這題考的就是甘奇那兩三千號學生,這些人都報考了書院,多少人能進書院,就看這題目,只怕十中取一都是難保證的。
好在,甘奇還是會時不時到第一院去開講,這就算是有教無類了。考進第三院,大概就等於內院弟子了,能進第四院,那就已經是功名在身之人,可以算得上是親傳弟子,這就是中流砥柱。
第四院倒是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