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奇想在包拯最後的時間裡多看看他,所以三不五時就到包拯家中去坐坐。
以前,甘奇其實並不是很願意多去包拯那裡,因為包拯只要見到甘奇,就會教導一番,喋喋不休。
但是現在,甘奇倒是願意去聽包拯喋喋不休了,還能笑臉相迎。
這個時代,差不多要落幕了,代表這個時代的人,一個個凋謝而去。
甘奇知道包拯時日無多,卻不知道包拯竟然會連中秋都過不去。
在喋喋不休中,包拯忽然一病不起,然後在很快的時間內病入膏肓,然後接著就撒手人寰。
這個過程,甘奇一直陪伴著,即使甘奇心中已有準備,但仍然悲從中來。
包拯走了,時年六十三。
趙禎評價包拯:公而忘私,不邀陰幸。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
歐陽修評之曰:拯性好剛,天資峭直。
司馬光評之:剛而不愎,此人所難。
劉敞:識清氣勁,直而不撓,凜乎有歲寒之操。
甘奇評之:先師剛正不阿,不容宵小,急公好義,不阿高貴,大公無私,世間少有。
包拯駕鶴,皇帝悼之,輟朝一日。
送走包拯,甘奇舉目四望,這大宋朝廷,再也無人可以依靠。
甘奇知道包拯走了,有人還會暗自高興。
以後這朝堂之上,甘奇只能自己靠自己了。
有一種焦慮感以及籠罩在了甘奇身上,讓甘奇還要更多去準備許多事情。
吳承渥按照甘奇的安排,在趙大姐的活動之下,千萬泉州任職。
甘奇也到城門口相送幾里,諄諄叮囑,叮囑著吳承渥許多事情。
吳承渥在官道上拜別而去,淚灑當場。
商稅監主事李定在甘奇的授意下,與王安石一起上書皇帝,請調泉州兵馬都總管史洪磊再回三司差充任職,繼續管理越發壯大的稅丁隊伍。
甘奇又與狄青坐了幾次,痛飲了幾番。
書院裡也經常有甘奇講學的身影,講著地方治理,講著貿易之道,講著海上的一些事情。
甘奇甚至第一次在書院裡提出了“圓形”地球的猜想。之所以還只是猜想,那是因為甘奇還不能信誓旦旦去灌輸這個思想,還得慢慢潛移默化,避免造成巨大的爭議爭論。
沈括一邊準備著開年的考試,一邊幫著甘奇試驗著如何能做出合格的炮管。書院旁的一處院子裡,每天熱火朝天,頗有些大鍊鋼鐵的氣勢。
老皇帝的身體日漸衰弱,這是所有人都已經可以有目共睹的事情,因為老皇帝哪怕在朝堂之上,再也難以保持以前的精氣神了,甚至時不時還會咳嗽幾聲。
這也讓汝南郡王府門口的人越來越多,只是老王府裡面的主人卻從不見客,甚至還會吩咐下人在門口趕走客人。
韓琦進宮的次數也越來越多,甚至時不時還會請見皇后。韓琦也會到處請名醫帶進宮中,也用此藉口不斷見到曹皇后。
甘奇的第一批成品鐵器終於隨著船隻到汴梁了,以比汴梁鐵器便宜兩成的價格開始發售。
一邊低價在汴梁城傾銷鐵器,一邊重金招聘汴梁城裡的鐵匠,這就是甘奇的手段。
吳承渥到泉州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訴蔡濟,要開始大量收購崑崙奴。吳承渥也會在政策上促進泉州的奴隸貿易,也會下達嚴格的政令,不得以宋人為奴買賣。
當然,宋人不為奴,也是國法。
中秋的詩會,甘奇還是受到了請帖,請甘奇去坐正席當評判,但是甘奇只是去逛了一圈就回來了。
詩會這種場合,已經不適合甘奇了。
過得一段時間,沈括在無數次失敗之後,暫時停下了研究,開始全身心投入備考。
甘奇在一種焦慮之中,等待著許多事情的到來,他把史洪磊給弄回來了,當史洪磊回來的那一刻,甘奇心中稍稍安定了許多。
甘奇又帶著史洪磊見了狄青幾次。
如今,最焦慮的莫過於趙曙,他的焦慮,一直由趙宗漢向甘奇傳達。
有一天皇帝沒有上朝,朝中事情皆有韓琦在定奪,趙曙就立馬回派趙宗漢來找甘奇,甘奇會說一些安慰開解的話語讓趙宗漢帶回去。
司馬光升官了,同知諫院,成了甘奇的同事。只是司馬光還沒到諫院上任多久,又獲得了新差事,差充禮部幫忙貢舉之事,成為了知貢舉範鎮的副手,也成了沈括的考官。這屬於臨時借調,貢舉這一類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