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簽訂了一個互不侵犯條約。
潛臺詞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們互不干擾,更不會互相支援。誰能活誰能死,就看個人本事了。
就是這樣。文德人在威廉的努力下,已經完成了對即將到來的第二次大邊境戰爭的一切準備。而接下來所需要的,就只是安靜的等待,等待時間流逝,等待春暖花開,等待那支傳說中的世界的毀滅者,也就是半人馬,塔爾塔里亞的遊牧軍隊的集合體。撒裡達汗的大軍到來。
也就是說,這個冬季,將是某些人所能享受的最後一段安穩的日子。
哥特騎士團的東征十字軍正在壯大。
陷入內亂之中的帝國無法給予文德人實際的支援,但是透過貴族募捐的方式,他們還是組建了一支足夠龐大的軍隊。
僱傭兵,僱傭兵還有僱傭兵。倫巴第,弗裡西亞,西哥特,波洛茨克,伯爾尼還有帝國本土。全世界的僱傭兵都在向文德王國湧過去。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準備接受文德人,或者哥特人的僱傭。還有一部分則心思叵測的思索著,是否要和塔爾塔里亞人聯絡一下……
戰爭的氣氛已經很濃郁了,那感覺就像是在開啟了的煤氣灶上潑了一瓢冷水一樣。儘管短時間內好像能堵住那些易燃易爆的不穩定氣體。但是再接下來的結果卻要可怕的多。
第143章 春季
在第二年開春的一月份,塔爾塔里亞的半人馬可汗,透過行商向魯塞尼亞與皮爾姆遞交了戰書。要求他們像是那些“識時務,知曉天命的人”也就是他們控制下的兀魯思諸地的斯拉維人一樣向他們投降。
理所當然的,魯塞尼亞與皮爾姆拒絕了撒裡達汗的最終通牒。雙方宣佈開戰。
懷著各種複雜的心情,早已進行了動員,準備了許久的雙方軍隊就這樣,迫不及待的進入了戰場。
整個大邊境地區都熱鬧起來了。
來自波洛茨克的,來自斯拉維人王國的,來自哥特帝國的,還有來自南方的鄂圖曼帝國的。人類,矮人,黑暗精靈。各方面的勢力都將目光聚焦與塔爾塔里亞汗國的特羅尼卡地區。在那裡,在溫暖的黑海沿岸度過了嚴寒冬季,早已經等的不耐煩了的十五萬汗國大軍,在他們的軍官,部落酋長,小汗,頭人的帶領下,兵分兩路,浩浩蕩蕩的分別向著北方與西北方前進。
他們中最為精銳的,是直屬王庭的怯薛軍。全員裝備了兩層草原風格的重灌鱗甲或者扎甲,又或者環片——複合鱗甲的半人馬精銳,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最可怕的突擊力量。手持五米長的巨型騎槍的他們足以在任何情況下,攻破任何一支敵軍的防線。又或者使用最精良的複合弓與狼牙箭,射落天上的金雕。
當然,這三千怯薛是最為關鍵,最為重要,不到緊要關頭不能投入戰鬥的。很多時候,這些超重灌的戰士只起到儀仗隊或者督戰隊的作用,而不是上戰場。
取而代之的是一般的,較為輕量化,訓練程度與精銳程度都比怯薛軍更差一點的半人馬重騎兵。
這些重騎兵的來源比較複雜。有大貴族和富裕的中小貴族子弟,他們所組織的精銳部隊,以及來自王庭的直屬重騎兵部隊。這些半人馬的數量在一萬名左右,是塔爾塔里亞汗國的精銳力量。
再往下,是更差一點的普通牧民以及小貴族。他們的數量在三萬左右。儘管在塔爾塔里亞汗國的作戰序列中,這些半人馬戰士的地位稍差,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戰鬥力不強。事實上,刨除裝備,訓練水平上的差異。這些半人馬戰士在個人武勇方面絕不遜色於一般重騎兵。
而且這些士兵的戰術更加機動靈活。更能適應戰場的需要。
除了這四到五萬的半人馬軍隊之外。其他十萬大軍完全由汗國的人類附庸組成。這些人類附庸軍分為兩部分。較為文明的斯拉維人和完全遊牧化的塔塔爾,可薩與庫曼,欽查等遊牧民族。
因為撒裡達汗的堅持,推動改革。所以他已經擁有了一支數量足有兩萬人的,近代化的,主體由斯拉維人組成的新式軍隊。其戰術與現階段人類世界主流的方陣,火槍戰術沒有差別。軍官與訓練人員全部由高薪聘請的人類僱傭兵擔任,軍餉與待遇較高。是撒裡達汗手中的一張新王牌。
除此之外的更多的斯拉維人,則仍舊停留在較為原始的封建時代。由波耶們率領的親衛重騎兵,加上數量眾多,戰鬥力參差不齊的斯拉維平民與牧民。組成了為數同樣有兩萬左右的附庸軍。
再然後,是數量在五萬左右的草原遊牧部隊。其組成與上述的半人馬大致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