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稍微的歪歪嘴,移民局後勤處的人把訂單放到庫頁島、天津、煙臺等地了,大連府哭都來不及。
所以,朱平安本身雖然老實本分,可他的份量真的不輕的。尤其是工商業發展壯大中的大連府。食品加工是他們的一大經濟增長點,因為他們有著整個北方沿海最好的不凍港旅順,是大陸溝通北美的移民貿易航線中位置關鍵的一環。
移民局這個級別不高,權力卻不小的衙門,那還真的拿捏住了他們的一半命脈。
當然了,沈源也不是sb,他這次帶人大駕光臨食品廠,固然是為了給朱平安先打一劑預防針,但同時也是真的要檢查一下廠子的食品加工程式的。
這一次的差事,直接來自皇帝的政令。誰敢疏忽大意?官帽立刻就能被摘掉。
誰也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去撞槍口。
中國官場上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叫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
這個時候要是幹活還不利索點,那真的是不長眼睛了。
第八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意志不容違背啊
陳漢自從草創軍隊至今,已經二十多個年頭了,部隊上的方方面面都已經有了本身的一套規章制度。
軍隊各兵種各崗位的軍餉和津貼,軍隊各兵種各崗位的伙食待遇,那都是有硬性規定的。
白紙黑字,一條又一條,寫的清清楚楚。
從陳家軍到復漢軍,從復漢軍再到國防軍,軍隊的名稱變了好幾次,軍隊的官兵後勤供應標準、規格也經歷了好幾次的改變。
以和平時期的陸軍士兵為論,每天口糧:大米一斤二兩【720克】,或麵粉一斤【600克】,蔬菜六兩【360克】,豆製品二兩,肉類/水產/海產品二兩,醬菜一兩,食用油五錢,鹽一錢五分,雞蛋每日一枚,蘋果每日一枚,或其他水果另外計算。這個標準不高也不低了,但是絕對能滿足士兵日常的軍事訓練和活動的需求。遇到野戰訓練、演戲、拉練和戰鬥的時候,供應標準再視情況再做調整。比如說肉類/水產/海產品,就換成了罐頭肉,重量也相應的加高兩成。
陳鳴曾經多次指出,國防軍的供應標準不能只求滿足於士兵的每日運動所需的熱量需求,還要兼顧到營養。對營養的供應嚴重不足,會讓士兵的體能儲備水平普遍拉低。
說一句大俗話,人不吃肉就沒有勁兒,就長不壯!僅僅靠訓練是不能真正的解決這一問題的。
但是這個時代的肉製品實在難以充足供給,根本不能跟21世紀發達的養殖業相比,能同二戰時候的德軍標準差不離兒,陳鳴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當然,這種伙食對比一般百姓的生活水平,或許還要更高一些。每天二兩的葷菜,別看中國百姓的生活水平這些年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達不到這種標準的人家依舊大有人在。或者說,中國的很多老百姓,千千萬萬的老百姓,還沒養成天天吃肉的‘奢侈’。
然而跟營養上的滿足相比,在口味上就不要祈求太多了,尤其是野外野戰的時候,軍需物資一直來的標準都是:易攜帶、易食用、不易腐壞、富含營養。新鮮食材只能打戰場就近攻擊,很多都是食品加工廠的產品。這樣的軍用食品足夠讓這個時代的很多食品加工廠暈菜。
最符合這個要求的只有罐頭,不管是用來儲存肉類,還是用來儲備餅乾,都是當今時代最好的器具。但玻璃罐頭瓶是任何人都不會考慮的一種選擇,那麼剩下的就只有馬口鐵製的鐵罐頭瓶了,解釋,易儲存,但這樣做的耗費可是很不低。
中國的錫鐵產量,相當一部分就耗費在這個上面。倒是從某種意義上解決了中國社會的鋼鐵產量與社會經濟發展的不想匹配、不相協調。
對比這個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鋼鐵需求量,中國鋼鐵業的產量過高了一些。
這樣的結果倒是平衡了鋼鐵冶金的發展。
軍用罐頭用了馬口鐵,也真的是保質期長,容易儲存。但軍用罐頭有些過於追求‘營養’了,重油重鹽,那口味就很虧待嘴的。士兵們吃這類肉罐頭的時候,最普通的做法就是‘二次加工’,一罐罐頭能打一小鍋湯,裡頭下點蔬菜,下面下菜疙瘩或是是送米飯,都是一種消滅它的好辦法。
朱平安伴隨著沈源一行,從頭到尾的將所有車間走訪了一個遍,然後又進了倉庫。
衛生方面,朱平安的廠子果然不成問題。真正吸引了沈源他們目光的反倒是一處車間裡的機器。
就像是一個平著放得風車,葉片邊緣都有著重打磨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