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7部分

國在內的多個歐洲大國的強烈不滿,短期內奧斯曼高層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但塞利姆三世對此並不擔心,法國的革命政府已經屹立在巴黎十多年前,就算拿破崙正在醞釀著稱帝,那與之前的波旁王室也是完全的不一樣。

塞利姆三世很感嘆拿破崙軍事上的才能,他甚至認為法蘭西是不會被打敗的。

雖然反法聯盟在各方面都佔有優勢,但拿破崙超凡的軍事才能彌補了這一切。同時,拿破崙也必須正視法蘭西的短板,他們被英國人封鎖的很嚴格,國內的糧食、布匹、軍火等等都出現了不小的缺口。甚至是英國人也是如此,新式步槍和六角炮的出現讓戰爭的未來變得更加模糊。

時間的巨輪轉的飛快,1804年很快就在歐洲各國的緊張備戰中走到了末尾。農曆的九月末,拿破崙加冕稱帝,他從教皇庇護七世手上拿過皇冠親自戴在了自己與妻子約瑟芬的頭上,寓意是“自己奮鬥出的皇位”,從此成為“法國人的皇帝”。

而奧斯曼的都城伊斯坦布林再次迎來了前幾月憤而離去地英國和奧地利等國大使。

英國人在《亞眠和約》墨跡未乾之時就撕毀了合約,與法國人再次開戰,現在的倫敦正在醞釀著一股反法的滔天駭浪,他們已經跟奧地利聯絡了上,而且自從1799年戰爭後就置身歐洲事外的俄羅斯帝國,如今也正在積極地向倫敦靠攏。

保羅一世被刺殺之後,俄法關係再度走向破碎。以外交大臣АБ庫拉金和海軍上將莫爾德維諾夫為首的部分官員持親法立場。庫拉金及其支持者主張實行“自由之手”政策,即儘量使俄國置身於歐洲衝突之外。他們認為,俄國應該避免同任何國家包括英國、法國、普魯士或奧地利結盟,俄國的目標是與所有國家擴大商業關係。

另一種觀點一如既往地認為,唯一正確的政策是與英國結盟反對拿破崙法國。這一派為首的是擔任駐倫敦大使多年的cp沃龍佐夫。

還有一派是以寡居的皇太后瑪利亞費奧多羅夫娜為代表,主張與普魯士結盟。

從1801年至1804年的上半年,亞歷山大一世及其朋友們一直在致力於“自由之手”政策的推行。但不久他們的熱情就逐漸轉向了英國,這一結果就是俄國即將參加第三次反法同盟,聖彼得堡與倫敦走的越來越近,亞歷山大一世時刻以富國強兵為己任,又完全繼承了祖母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氣魄,不遺餘力地利用一切機會進行領土擴張。這次他的主要目標就是建立俄英在歐洲的統治地位。

有了俄羅斯,有了奧地利,就算普魯士因為漢諾威的誘惑有可能保持中立,這次反法聯盟的力量也會極其強大的。

尤其是俄羅斯人的參與,在1799年的‘曇花一現’之後,時隔五年,斯拉夫人再次登上歐洲的中心,後者作為最早施行武器更新換代的歐洲國家,作為整個歐洲地區首屈一指的人口大國,還是很有影響力的。

但俄羅斯如果想要放心大膽的對法國人動手,那麼他就一定要安撫好奧斯曼人。中國人的精力正集中在中亞,俄羅斯不需要過多的擔心,奧斯曼帝國就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絆腳石了。

所以英國人和奧地利人正如他們離開時的無奈感覺一樣,他們重新無奈的回到伊斯坦布林。

之前的英國、奧地利二強,對於奧斯曼帝國在對法態度,和對希臘的嚴酷手段,以及蘇伊士運河等等利益,是十分的不滿。但因為他們暫時對奧斯曼帝國無可奈何,所以他們離開伊斯坦布林時的心情極其無奈的。但現在利益使然,他們又不得不再度來到伊斯坦布林,而且讓他們頭疼的是,他們此刻依舊沒有什麼可以威脅奧斯曼人的。

之前他們的離開是因為奧斯曼與法國關係修復的太過迅速,現在他們的復來依舊是著眼於奧斯曼與法國的關係。區別是前次他們還有底氣表示自己的憤怒,現在卻真的要尋求奧斯曼的‘幫助’了。

英奧使者的復來,說明歐洲戰場的形勢並沒有出乎塞利姆三世的預料。

拿破崙加冕法國國王,還計劃著在義大利由教皇加冕為義大利國王併兼並熱那亞,以便讓自己的繼子歐仁德博阿爾內成為義大利副王,代管義大利。

雖然這還沒有成為事實,但這種大事總是有苗頭顯露跡象的。這讓奧地利的弗朗茨二世無法忍受,神聖羅馬帝國在義大利的利益受到了極大地威脅。

維也納與倫敦的關係極為密切,作為傳統的歐陸強國,弗朗茨二世的態度也是第三次反法聯盟的基礎。英國就那麼點人,不可能把紅蝦兵拉到大陸上來,跟法國人剛正面的。倫敦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