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9部分

起了新式的防禦陣地,前線多條戰壕組合配置,火力兵力前輕後重,在大陣地內設定獨立的小陣地,時刻準備著預備隊和反擊部隊,隨時側面攻擊突進陣地中的敵人。

這個時代陳鳴搞出的這一套作戰力量跟史上蘇軍的大縱深作戰理論是完全不一樣的,這頂多只是後者的一點皮毛,因為時代的限制,科技的限制,這一作戰策略先天上就是殘缺的。

它對付的也僅僅是火箭彈這一bug式武器的出現。

如果不是有了這種殺傷力實在過大的武器,這個時代戰爭雙方的常規方式,還是排槍擊斃。

可現在,火箭彈這種‘短程重炮’的炮口下,誰要還敢玩排槍擊斃,那就是在找死了。

陳鳴可以想象在鐵彈的轟擊下穩步前進的列兵線,他也可以想象在開花彈和霰彈的轟擊下穩步前進的列兵線,但是他實在無法想象在火箭彈的轟擊下依舊穩步前進的列兵線。那根本不是人能承受的傷害。

一顆火箭彈就能讓半個連報銷,那已經不是殺傷,而是屠殺。

在陳鳴的‘推測’中,戰爭的雙方如果都擁有大量火箭彈下,彼此之間發生的戰鬥只能是對耗。

火箭彈的對轟,火炮的對轟,散兵狀的軍隊短程衝刺,最後是一場場殘酷的白刃肉搏。

絕對沒有整齊緩慢的列兵線,所有士兵全都分散拉開距離下的急速衝擊,以最快的速度衝到彼此的面前,燧發槍的射擊作用被‘湮沒’在了最小化,刺刀戰變成了士兵跟士兵之間的主體。

事實證明,陳鳴的推測還是靠譜的。

西班牙人根本不敢讓士兵排出整列的方陣,兩顆重型火箭彈落進去,整個方陣都能報銷了。

而遠征軍這邊呢,那更是對火箭彈的厲害心知肚明,始終以散兵線為主。就連戰壕裡,都不敢讓士兵聚攏著待在一起。

同時間,兩軍的戰壕也越挖越深。陳漢方面的戰壕深度已經普遍超過了兩米,分做兩層,中間有一個留出的臺階,寬度只有半米。

站在坑道底兒,可以把臺階當做一個小平臺,可以在上面吃飯,保養槍支,整理刺刀;而到了作戰的時候,就可以站在平臺上把上半身伸出戰壕,對外射擊了。

如果有火箭彈砸來,只要反應的及時,人還可以滾到戰壕底部,至於能否保住性命,那就要看運氣了。

很多戰壕中都有遮掩部,用原木搭建,上面加黃土,壓實後再鋪上原木,再蓋上黃土,一層一層的疊加起來,至少三層,看起來很結實。士兵平日裡可以在裡面吃飯、休息和躲避風雨,並且對抗潮溼和蚊蟲,但當戰鬥打響的時候,它並不能為士兵的血肉之軀提供安全的庇護所。很難保證它就一定能在超重火箭彈的打擊下,固若金湯。倒是平常士兵很不喜歡待的防炮洞更為可靠一些。

戰壕不是公寓,向來簡陋,且供以居住的掩護部處於地下,潮溼蚊蟲不可避免!當然墨西哥北部地區處於熱帶沙漠氣候【沿海的聖迭戈是地中海氣候】,溫暖乾燥少雨,相比在上個位面20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士兵呆的貓耳洞可好的太多了。

而且西班牙人的戰壕都是平行直線的,這些經驗欠缺的人可想不起z型戰壕。陳漢方面的戰壕卻是‘z’字型的,各戰壕之間還都由交通壕連線。警戒哨、火力點也早被納入了戰壕體系。除主戰壕以外,就連交通壕也都演變成了z字形結構,既可以減少對方炮火傷害,也可以集中更多火力打擊來犯敵軍。

整個防線都是有多條戰壕陣地,每個戰壕陣地由前方區域、戰鬥區域、後方區域,最最基礎的三層結構構成。戰壕內還配有各種生活設施,如宿舍、廁所、臨時醫院等。

比起在這方面有著‘豐富’經驗的遠征軍來說,西班牙還是個剛剛學會走的嬰兒。

戰壕內的平常生活極為無聊,在保持士兵警惕性的同時,“如何打發時間”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當然,有緊張戰鬥的時候,士兵們根本無暇“無聊”,即使是在相對平穩的時期,小規模的襲擊也是家常便飯。而且,對方火力經常會對較為暴露之處進行轟擊。

特別是陳漢這一邊,別忘了他們還有熱氣球呢,那一雙‘眼睛’比西班牙人看的遠多了。

因此在戰壕生活中,儘管沒有什麼正式的作戰行動,士兵們也必須時刻提防死神的降臨。

再加之環境惡劣,屍體就算收容的再及時,鮮血也不可能完全清理掉,這吸引來了大量的蚊子蒼蠅,各種疾病流行而造成的非戰鬥減員是很普遍的。

陳漢方面還好,他們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