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層耀眼的光芒。
二月二日,是陳漢成立的十一週年紀念日,也是大閱兵的日子。
這一天天公作美,春光普照,清風柔柔。
金鼓做鳴,伴隨著雄壯的軍樂聲,一個個整齊威武的方陣從萬千百姓眼中走過。
對於老百姓們來說,閱兵從來都是一個激昂亢奮的日子,那威武雄壯的方陣邁著正步從他們眼前走過的時候,一股熱血奔湧,那股子振奮和激昂是工作、金錢都無法給予的。
二月二日的南京城中,市井一片蕭條。
因為整整二十萬人湧到了朝陽門,光是工作和警衛人員就有近萬人。在凌晨1點鐘的時候,觀賞百姓們就開始陸續進場,所有人都要搜身,而且不止是經過一次抽身。
當紅彤彤的太陽已經從東方升起來,溫暖的陽光照撒在每一個人身上,讓人渾身舒坦的時候。整整二十萬觀眾已經悉數到場,這是迄今為止,陳漢幾次閱兵中觀賞觀眾規模最大的一次。
遠處的月牙湖岸畔垂柳輕拂,微風乍起,細浪跳躍,攪起滿湖碎金。
在各屬國和外交國家的觀禮嘉賓們,分成兩個部分,登上觀禮臺。閱兵儀式在九點鐘的時候就正式開始了。
隨著命令下達,七十二名士兵排成四列隊形,穿著水陸兩軍整齊的軍裝,握著上好刺刀的步槍,伴隨著軍樂聲一步一步走進閱兵場。士兵每前進一段距離,就分出兩名列兵,如通路燈一樣筆直的佇立在路兩邊。等到隊伍走到最後百米距離的時候,七十二人的隊伍已經只剩下了一半人。
當先一人肩扛著紅旗,左右是兩名護衛,分別穿著陸軍和水師的軍裝。再拖後三步手持儀仗刀,然後是八隊四列士兵。
除了著裝和一開始的人數有些不同,禮儀制度上,陳鳴完全抄襲了兔子的國旗護衛班。
因為他在朝陽門外建立了一座漢白玉的國旗杆基座,模式完全抄襲了兔子的。
只是現在這個時代還必須人工配樂,他也組織了一個軍樂隊,現在已經到位了。
從今天以後,每天七點,朝陽門外也會有高標準的國旗升旗儀式了。
這支訓練有素的國旗護衛隊已經被大都督府小心籌備了兩年,裡頭的小夥子一個個不僅長得帥氣,個頭也都在一米八。
站到一塊,邁起正步來,那叫一個帥氣。
看著眼前別開生面的閱兵式開場場面,不僅來自國內的觀禮嘉賓被狠狠震撼了一番。那些來自歐洲,閱兵儀式玩的熟的不能再熟的英法、瑞典、俄羅斯的大使們,也不得不讚嘆一聲漂亮。
中國人再度把閱兵玩出了新花樣。
當被定義為陳漢國歌的《紅巾軍戰歌》奏響的時候,整個朝陽門瞬間都變得安靜了下來。
《紅巾軍戰歌》的詞調很粗俗,不雅觀。當初把這首歌定為國歌的時候,很多人都持反對意見。就連軍隊裡的一些高層將領都覺得不好。
對比起這首歌來,他們更支援《九歌國殤》、《滿江紅》、《明凱歌》等,哪怕是無頭無尾的《大漢軍歌》也比《紅巾軍戰歌》受支援率高。
但陳鳴還是拍板定下了這首《紅巾軍戰歌》。
這首歌有什麼不好?
粗鄙粗俗?當年提著腦袋造反的時候誰還能高雅的去嗎?
寓意不詳,有損國體?
那就是讓舉國上下所有人都銘記著,中國史上的恥辱。這份恥辱要永遠的銘刻在所有國人的心中,勿忘亡國之恨,亡天下之恥。
當一切前奏結束,朝陽門前已是吶喊聲如雷,樂聲陣陣。夾在在人群中的學生方陣,還時不時的舉起鮮花和旗幟,組成‘陛下萬歲’、‘漢軍威武’、‘國泰民安’等等吉祥字眼。
看的城牆上的羅伯特等人眼睛都直了。
無數觀禮嘉賓,不分東西,這個時候心裡頭都同樣迴盪著六個大字:又學到了一招!
在西18世紀晚期的閱兵儀式上玩出這樣的花活,那真的是超前。
“殷憂啟聖,多難興邦。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史告訴我們,強國必須強軍,強軍才能安邦,一支強大的軍隊,一個鞏固的國防,從來就是國家安寧、百姓幸福的可靠屏障。”
“宋末、明末,漢人的悲慘遭遇銘記在史上,史書雄辯地證明,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就沒有我們這個國家、民族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二十多年砥礪奮進,軍隊為我華夏復興,為我民族獨立、為我國家富強,建立了不朽功勳,為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