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聖地,哽咽的道:“報……八百里加急。我,我軍大敗。北陵攻破了玉門關,就要,就要打到皇城了……”
此言一出,大殿炸開了鍋。
“什麼?北陵打進來了?不是有宇文大人在北陵嗎?”
“我軍大敗?怎麼回事,怎麼會這樣?北陵,北陵人打到哪裡了?”
大殿內的官員慌了,臉色一個比一個難看,七嘴八舌的問了起來,有幾個膽小的,直接嚇得跌坐在地上。
“出,出什麼事?”謝太后在後殿,聽到動靜,立刻派小太監也尋問,得到答案後,謝太后臉色一變,騰得一下站了起來,此刻的她,充分顯示一國之母的威嚴與從容。
“閉嘴,北陵人還沒有打進來,你們怕什麼。”謝太后眼神凌厲,鳳姿威儀,那些命婦一個個臉色發白,卻奇蹟得不敢搗亂。
謝太后滿意地點頭:“給本宮安靜地待著,本宮這就去召大臣商量,安排你們下山。”
謝太后讓人把王錦凌召來,王錦凌求之不得,朝敏夫人歉意地行了個禮:“娘娘,事出突然,還請娘娘諒解。來人呀……娘娘累了,送娘娘回去。”是回去,不是回宮,擺明了要把敏夫人留在這裡。
“不,我……”敏夫人正想借這個機會,為自己謀一個機會,一個滿止慈光的和尚,在這個時候走到眾人面前,渾圓醇厚的聲音,將敏夫人溫柔的聲音完全壓下。
老和尚一臉慈悲,語氣悲涼:“老納曾告訴過攝政王,娘娘命格不凡,然……娘娘福氣太厚,常人受不起。娘娘在廟裡抄寫經書,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一旦出了寺廟,輕則傷身,重則影響國運。老納曾告訴王爺,冊封大典最好不要辦,娘娘福氣太厚,不宜再給娘娘身上加福澤,可攝政王一片孝心,便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在寺廟舉行,卻不想……仍是壓不住娘娘的福澤。”
老和尚像是在自言自語,說完後,搖頭嘆息了兩聲,便獨自往外走,留下一干大臣及敏夫人呆在原地,目瞪口呆……
大師這意思是,敏夫人只能呆在寺廟,以免影響國運?
“娘娘死而復生,確實福澤深厚。”
“大師這話半點沒錯,娘娘一出現,原本快要輸的楚城,又得到了助力,和我們打得勝負難分。”
“好像真是這樣,太皇太后娘娘一出現,江南就叛亂了。”
“現在要冊封,北陵又破城了……”
九皇叔不在,大臣也沒啥好顧忌的,一個個議論了起來,越說越像那麼一回事……
敏夫人氣得快要瘋掉了:“你們胡說,這是陰謀,是有人要算計本宮。”
饒是敏夫人再怎麼冷靜,這一刻也忍不住了。她好不容易尋到一個翻身的機會,就這麼被毀了。要是讓天下人知曉,她的出現會影響東陵國運,這些東陵的官員,還有誰會支援她?
“住嘴,本……”
噗……敏夫人越想越氣,一個忍不住,一口血飆了出來,踉蹌一步,還來不及倒下,就被一旁的宮女扶住。
“不好了,不好了,太皇太后娘娘吐血了。”宮女看似攙扶,實則是緊緊按住敏夫人,讓她動彈不得。
“快,快,傳太醫,傳太醫……”
“來人呀,來人呀,快來人呀……”
現場一片混亂,王錦凌完全置身事外,根本沒有主持大局的意思,帶著謝太后與小皇帝,先一步回宮,美其名曰商量國家大事。
至於寺廟裡的太皇太后?
估計有點腦子的人,都知曉她廢了,哪怕是九皇叔回來,有九皇叔撐腰,也很難翻身。
沒辦法,誰讓她會影響東陵的國運。
雖說這種事很玄,不一定準,可這種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萬一真要因太皇太后而毀了東陵,他們後悔就晚了……
給讀者的話:一直在收尾,不會匆匆結尾,請大家放心。
給讀者的話:
1910見面,天塌下來我頂
冊封大典無疾而終,眾人雖改稱敏夫人為太皇太后,可在許多人眼中,冊封大典沒有完成,這太皇太后的名號,總有那麼一點名不正言不順。
尤其是當百姓們知曉,大師說敏夫人一出寺廟,就會影響國運後,東陵上下對這位太皇太后,就更加牴觸了。太皇太后在東陵有名無實。
這是謝太后樂見的,九皇叔不在皇城,謝太后不推波助瀾就是好的,根本不會阻止流言的蔓延。
至於王錦凌?
別說他沒那個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