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擔憂,這才都沒作安排。”
皇帝年邁,郢都風波不斷。九殿下孟昭是皇帝膝下最小的兒子,母妃去世不久,他便早早去了封地,從不伸手帝都的瑣事。
張記清踱步而至,他依舊舉著不離手的青竹葉摺扇,踩著月下如雪的清影,似與他清流人士的身份相得益彰,“九殿下孝心昭然,當真是為人子女的楷模。”
“阿清,怎麼,多年不見,說話變得文縐縐的,我都不習慣了!”孟昭爽朗大方地拍了拍張記清的背,文人的風骨都要給這位小將軍拍塌了。
“咳咳……”張記清感覺胸口的鬱結之氣都快被拍散了,“殿下,在下一介文流,您還是高抬貴手吧。”
“幾個人裡面就你身體最弱,我走了也無人監督你,只怪你自己,我那套劍法你都忘了吧!”孟昭不滿道。
張記清下意識看向一旁溫文儒雅的楚國公。
打他回郢都後,連慣用手都換了,張記清對此猜測,興許是傷了右手,卻又不想將此事聲張出去。
裴謙意識到冷場,便率先打破僵局:“說起來,那套劍法還是我教給你的,如今我也用不上了,到時候把餘下的都教與你。”
張記清毫不猶豫地冷嘲熱諷道:“國公爺,您現在還拿得動劍嗎,您老都是秦樓楚館有名的恩客了,花魁貝齒間旖旎嬌喚的大好人啊,劍法什麼的,跟您八竿子都打不著吧。”
語言之刻毒可見一斑。
裴謙臉不紅心不跳,一本正經道:“那又怎樣,追求女子的美麗那是天性使然,與我劍法好壞並無聯絡。記清兄與其關心旁人拿不拿得起劍,不如多留心自己。”
“你還替自己的多情找上理由了。”張記清笑容狡黠,烏黑的眼珠閃閃發亮,一副幸災樂禍的模樣。
隱約有華貴濃郁的香氣飄來,孟詢在眾人的簇擁下隆重登場,燈光打在他的肩上,迸射出水色光華,令人挪不開眼。
他氣宇軒昂,站在人群之中貴氣逼人,像一株綻開的曼陀羅花,“不過是一場沒甚水平的曲水流觴,來得這麼整齊,到時候酒都不夠喝,只能煩請各位出錢買酒了。”
打著曲水流觴的名義鋪展募捐會,只要拿得出錢就能入會。
得益於裴謙放出了風聲,這相當於向天下人張貼了英雄榜,有勇有謀者可得其位。
李素在朝中樹敵廣泛,但背後的崔家實力深不可測。早在數年前,崔家退隱江南,可威懾力經久不衰,縱使多年過去,依舊無人敢挑釁門第的權威。
如今太子黨一派勢在必行的模樣,讓許多人側目以待有的人想趁亂端一碗水,也有人只是單純地看一看熱鬧,尤其是隔岸觀火的那些人,只等著兩邊分出了伯仲再效犬馬之勞。
畢竟望族與王族的權衡紛爭持續多年,曠日持久,也不在乎一兩次的失利。
只要不是你死我活的境地,這場投機生意有什麼不能一試?
說話的是一個年紀較長的寬袍男子,“都來沾沾六殿下的福氣,喝酒倒是次要的,能一睹殿下真顏才是最要緊的。成日裡抬頭不見低頭見,都是忙的瑣事,哪有機會跟殿下談一談體己話。”
孟詢擺手,笑道:“我能說什麼話,靡靡之音無足掛齒。還得開春了,新的人考上來,又是一派新的景象。父皇今年開設恩科,廣招人才,也是為了敦促我們這些讀書不用功的人……也算是,正正風氣。”
言外之意就是,皇上已經看不慣世家子弟如同蛀蟲般啃食國家的公糧,天下大選才德兼備的文人入仕,也是在告誡庸碌的紈絝子弟們都收斂些。
只怪許多大家族後勁不足,讓一輩子困在深宮的老皇帝能夠在遲暮之年藉機發難。
“既然加設恩科,那恩科的主考官,聖上有中意的人選嗎?”蓄著鬍子的華服男子捕捉到了有效資訊。
孟詢搖了搖頭,輕描淡寫地看向站在人群首端的裴謙,道:“自然是沒有,但按陛下往日擇選人才的手筆,應該也是在形中書院裡選人。”
裴謙是主理人。當然,只是名頭上的便利。
形中二字取自“形不正者,德不來;中不精者,心不冶。”意在勸勉君子要修明內德中正平和。
形中書院於本朝之初建立,早先雲集天下才學之士,不分門第高低,只選才華卓越之輩,如今按照等級森嚴的錄取習慣,形中書院逐漸變成了服務於官宦世家與皇家的書院。
于思寬將軍單槍直入,看著眾人嘴上不急不緩地敘一些無關痛癢的話,他甚是心急:“別的也就算了,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