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部分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綜述——90年代的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系列一》;臺北:社會學研究所,1997。過去的研究即指出這十多年婦女勞動力的增加,主要在於已婚婦女的大量湧進且留在勞動市場。婦女的勞動參與固然涉及勞動供給量的變動,相關的研究指出個人的教育程度、居住地區都市化的程度、工作經驗、和家庭相關的因素,如家庭收入、子女數、家庭生命發展的週期等都是影響婦女勞動參與的主要因素。同時,由於臺灣地區勞動力普遍短缺,婦女退出勞動力市場後,有著再參與的現象(簡稱之為“婦女勞動力再參與”),而已婚婦女在小型家庭企業等非正式部門工作的現象也頗為普遍。在現代社會中,女性就業的趨勢上升,似乎是無法避免的,但婦女仍負擔著最重的家庭照顧責任。到底婦女的家庭角色對她們進入工作世界有何限制?而涉入工作世界對她們的家庭生活有何衝擊?都是令人相當關注的課題。張苙雲等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綜述——90年代的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系列一》;臺北:社會學研究所,1998。

3�臺灣民眾的性別角色行為和態度

事實上,對“男主外、女主內”這種性別角色分工的研究看來,在急速社會變遷之下,臺灣民眾的性別角色行為和態度,呈現出的是相當衝突和矛盾的,尤其是職業婦女,對家庭角色傾向傳統的態度,而對工作角色又表現出現代的態度。值得推敲的是,男性的性別角色態度要較女性更為傳統和保守。從比較結構的觀點來看,性別角色的規範是依附整體社會經濟結構而存在。臺灣經濟發展需要的是能夠服從並且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