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的對德戰爭費用是200億法郎,遠低於實際支出的1200億法郎。它們都以為幾個月後就可以結束戰爭,擬訂一份皆大歡喜的和平協定。俄國人,要求保證歐洲斯拉夫人均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德國人,要求獲取經濟殖民地,並永保本國安全。英國人,不把普魯士軍國主義摧毀誓不罷休。法國人,不將德國肢解得支離破碎則夜不能寐。1914年,歐洲各國民眾擁上各大城市的街頭,欣喜萬分地從軍出征,都以為很快就會勝利班師。

遺憾的是,世事不能盡遂人願。德軍統帥小毛奇略微修改了“施裡芬計劃”,德軍就像一臺精密的機器一樣照計劃行事。剛開始似乎不可戰勝的德軍勢如破竹,勝利的果實就要唾手可得了。但最終在1914年8月,法軍總參謀長霞飛將軍率領的英法聯軍以兩倍於德軍的兵力將德軍的鐵蹄阻擋在了馬恩河地區,史稱“馬恩河會戰”。馬恩河會戰打破了德國人速戰速決的如意算盤。小毛奇得知會戰結果後便向德皇威廉二世直言道:“陛下,我們已經輸掉了戰爭。”

對於德國來說,西線轉入僵持局面,戰爭就必須要繼續打下去。戰爭對於普通的歐洲人來說,沒有贏家。在歷時4年的殘酷的塹壕戰中,各國計程車兵變成了流血的工具,戰場變成了收屍場。整整一代歐洲青年男子都被拋入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血肉攪拌機中,被榨成粉末。婦女則代替男子在田裡耕種,在工廠做工。

真正的贏家:美國人

贏家是軍工生產商與提供貸款的金融家們,羅斯柴爾德家族就是大快朵頤的獵食者之一。早在19世紀末,羅氏家族就已插手協約國的軍工業。1888年,羅氏家族英格蘭銀行為英國海軍建造與裝備公司發行過股票,隨後不久又為馬克沁公司和諾登菲爾德公司的合併發行了190萬英鎊的股票和債券。羅氏家族也擁有了新成立的新馬克沁—諾登菲爾德公司大量的股份,還對公司經營具有直接的影響力。這兩家公司生產的馬克沁重機槍與諾登菲爾德機槍大名鼎鼎。尤其是馬克沁重機槍更是被譽為“大殺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躲在鐵絲網後的塹壕中的馬克沁重機槍像秋風掃落葉一般將步兵成千上萬地送入黃泉。在1916年的索姆河會戰中,德軍用馬克沁重機槍僅在一天之中就將6萬多英軍擊斃。倒在機槍下計程車兵的血肉讓羅氏家族賺足了真金白銀。不久,世界各國都將馬克沁重機槍列為制式武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馬克沁重機槍仍然配備在德軍的二線部隊中。

對於金融家來說,沒有祖國,只有利益。從同盟國的角度來看,早在18世紀中期,所羅門·羅斯柴爾德掌管奧地利業務時,羅氏家族就控制了奧地利維特科威茲鋼鐵公司。維特克威茲公司在今天的捷克境內,周圍密佈有大量煤礦,運輸成本低,利潤極為豐厚,早在1841年就已成為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統治區域內“最為非凡和多產的機構”。這家公司不僅為奧地利陸軍生產彈藥,還為奧地利海軍提供鋼鐵原料。儘管當時奧地利禁止猶太人建立工廠,也不允許涉足採礦業。但羅氏家族卻被特許可以進行鋼鐵、軍工的生產。不過,羅氏家族從戰爭中撈取的好處比起美國的寡頭大亨們卻是小巫見大巫。

美國人原本就是歐洲各國的移民,其中有1/10是德裔和大量反英的愛爾蘭後裔。歐洲發生戰爭,政府無論站在哪一方都會引起國內部分民眾的反對,因此從華盛頓時代開始美國便以中立主義為主流。威爾遜總統在“一戰”爆發後宣佈美國保持中立:“這是一次對我們而言是無所作為的戰爭,他們之間的戰爭與我們沒有什麼關係。”

但由於戰爭的需要,大量歐洲資金抽逃出美國經濟與金融體系,美國開始發生了嚴重的經濟衰退。美國內部也發生了分裂。那些祖籍德國、奧地利的美國人在心中支援同盟國,佔美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英法裔則支援協約國。在戰時,這些歐洲後裔與各自的祖國開展貿易。到了1915年,戰爭雙方的訂貨卻刺激了經濟增長。到1917年4月,美國已將價值20多億美元的物資出售給英法為首的協約國。

從中立的角度來看,美國應該對交戰雙方不偏不倚,但嚴格地說,美國在保持中立時實質上已經卷入歐戰之中。對於美國來說,協約國的勝利,將削弱歐洲的優勢,提升美國的力量,但德國的勝利則意味著美國不可能獲取霸權。因為,德國是美國在世界市場上的主要競爭者之一。在當時的世界貿易中,德國佔20。1%,而美國所佔份額卻不超過17%。甚至在美洲,德國都在搶奪美國的市場。1913年,拉丁美洲對外貿易中,美國佔28%,德國在很短的時間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