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火種,“穿衣一塊布,吃飯一棵樹”原始生活狀態。
不過當初非洲國家擺脫殖民枷鎖30年後,因為長期的戰亂和落後的生產力,軍事政變和貪汙**嚴重的影響了非洲發展的政治和經濟,直到90年代前,幾乎沒有一個非洲國家透過選舉更迭過政fǔ和總統。
政治上的混亂的確極大干擾了非洲的經濟發展,戰亂頻頻也讓西方媒體得出非洲無可救藥,只能依靠外界救濟才能生存下去的印象。西方主流觀念一向認為非洲是“一個饑荒和種族屠殺的泥沼,一個只是為了奢侈的狩獵或自我虐待式的援助任務才會去的地方”。這種觀念也讓世界新興國家對非洲的投資套上了緊箍咒,小心翼翼諱莫如深是大部分企業的心態。
但馬三奇卻不這樣認為,在會上他侃侃而談,說道自從1991年西非小國貝南開啟了政權透過競選和平更迭的先例後,非洲特別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已經十幾年都基本保證了政權的和平更迭,在這一點上甚至遠遠超過了近鄰經常動盪的阿拉伯國家。
政權的相對穩定自然能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外投資,正好國內開始鼓勵大企業“走出去”,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但對中國抱有友好感情,並且西方投資者涉足較少,競爭相對較低的非洲大陸就成了中國企業的投資熱土,中非經濟從90年代後期開始快速發展,雙邊貿易額很快超越傳統的投資大國日本、印度、和英美法等,去年一舉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中國已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投資國。
既然馬三奇說的振振有詞,楊星憑藉記憶也知道非洲將來潛力無限,中星國際當然不能忽視放過這個未來大市場,為了加強自己的說服力,馬三奇還主動向中星總部介紹了他們開拓非洲市場一個成功案例。
這要從星海商貿一次意外發現說起,原來中星總部提出“服務之星”的計劃後,星樂電器為了促銷,提出了以舊換新家電的作法,大受市場歡迎。但一個新問題出現,接收回來的二手電器要如何處置?這些舊電器既佔地方,又沒有新電器的外觀和功能,即使拆成零件,依然佔用一筆不菲的倉儲和運送費用。
這個時候姜立奎借鑑早年他到俄羅斯等東歐國家做倒爺的經驗,這些舊電器在國內沒市場,但在亞非拉等廣大第三世界國家中卻有一定的銷路。因為隨著國際大分工的發展,全球電子新品幾乎都集中在東亞各國,這些國家國內的電子產品往往佔其他國家的電器消費潮流之巔。
以電視機為例,現在幾乎所有的東亞廠商都在上馬平板電視,因為傳統的映象管電視相比平板電視無論在體積重量、外觀輕薄、色彩鮮豔和顯示面積上都處於劣勢,像等離子電視已經能做到50寸以上,平板電視取代映象管電視已經是業內共識。
但在除東亞以外的地區,對此反應明顯慢了半拍,不要說非洲,印度等連電力供應都不能保證的貧困地區,就連歐洲很多地方也還在使用黑白7寸電視這樣的老古董。這種情形下,星海商貿覺得如果將國內和其他東亞國家回收的二手電器翻新,然後再以低廉價格出售給上述貧困地區,依靠薄利多銷的策略一樣有賺頭。
而且對回收的二手電器進行維修翻新的過程,也是對企業售後服務隊伍的一種鍛鍊,星空人力總負責集團售後服務後,那些新招收的學徒如何實習正是個頭痛的事情,而星海商貿這個翻新二手電器的辦法無疑正好解決。學員們既可以透過對二手電器的拆解和維修中提高經驗儘管正式上崗,星海商貿又省了筆僱傭工人的費用,真是一舉兩得。
姜立奎他們等人還更從收售二手電視機上發現,由於國內映象管電視生產量大,又品牌眾多,已經掌握了全世界大部分映象管電視的產能,但相鄰的日韓企業卻及早轉產,逐漸轉生產重心逐步轉向了平板電視,這意味著映象管電視產能實際嚴重過剩,當初長虹在國內掀起彩電大戰,就是意識到這一點而不得不硬著頭皮主動出擊,搶佔市場份額。
但在國內採用這種低水平的價格戰卻是把地道的雙刃劍,傷人一千自損八百,國內映象管彩電的利潤因此被壓縮的極低,許多中小企業走上了虧損之路。相比之下,當初楊星在廣東入股康佳、tcl和創維等彩電廠時,力排眾議不斷削減映象管彩電生產線,花重金上馬當時看來價格昂貴,銷路不明的液晶平板電視生產線,現在看來,卻是高瞻遠矚的舉動了。
國內電視企業不是沒打過向國外轉嫁映象管電視機產能的算盤,但過低的價格和國人喜歡窩裡斗的天性,反而讓歐美等國抓到了把柄,以低價傾銷的名義對國產映象管電視實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