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民成為戰爭的直接犧牲品。
對日本來說。最理想地選擇是戰略轟炸機與戰略核潛艇。
相對而言。前者不但生存能力與突防能力不佳。還存在研製難度大、投入巨大、需要本土基地等等弊端。最重要地是。日本與共和國相距不到1千米。所有空軍基地都在共和國地戰鬥機、短程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地打擊範圍之內。即便戰略轟炸機在戰爭爆發前升空執勤。能否在戰爭中發揮作用都存在問。
對日本來說。理想地戰略武器運載平臺就是核潛艇。
戰略核潛艇地生存能力、隱蔽性與運載能力遠遠超過戰略轟炸機。
日本是島嶼國家。面向廣袤地太平洋。戰略核潛艇出航不受任何限制。最重要地是。日本可以將戰略核潛艇基地建在遠離共和國戰術力量打擊範圍、又在日本戰術空軍掩護範圍之內地外島。比如硫黃列島、大東諸島與小蒞原群島中地某座大型島嶼。
從一開始。村上貞正就將戰略核潛艇放在了與核武器等同地高度。
數年來,村上貞正全力協調各項工程的進度,力爭“戰略核潛艇系統”(真正具備戰略威懾能力的戰略核潛艇需要包括超長波/甚長波電臺通訊系統、衛星通訊系統、戰略空中指揮系統、戰略導航系統等等輔助系統的支援與配合)一次性建成。
整套系統中,潛射戰略彈道導彈無是重中之重。
雖然日本的科技實力非常雄厚,工業基礎非常發達,但是包括美國、俄羅斯、共和國在內地核大國,研製潛射戰略彈道導彈時都遇到了很多問題,英國建造“前衛”級戰略核潛艇時,甚至沒有自行研製潛射戰略彈道導彈,為潛艇配備了從美國引進的“三叉導彈。
科學技術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意識形態起到的推動作用微乎其微。
立項的時候,日本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嚴重低估了潛射戰略彈道導彈的技術難度,沒有意識到潛射戰略彈道導彈與陸基彈道導彈存在巨大差別,反而認為將陸基機動式彈道導彈移植到核潛艇上是一件非常容易地事情。
11月17日,日本試射了第一枚ZX…-1彈道導彈。
因為ZX…11以X…-1為原形、兩者非常相似,所以共和國與美國的偵察衛星沒能發現日本試射的是一枚潛射彈道導彈。
試射沒有成功,導彈升空後不到30,穩定系統出現故障,隨後墜海自毀。
2天后,日本試射了第二枚ZX…11。雖然仍然以失敗告終,但是結果稍微好一點,導彈的一級火箭發動機與二級火箭發動機成功分離,只是二級火箭發動機沒能順利點火,導彈在墜落時燒燬。
到11月底,日本又試射了2枚ZX…11,全部以失敗告終。
雖然設計導彈的工程師發誓在年內解決所有問題,但是村上貞正已經意識到了“問題”。
如果ZX…11無法順利研製成功,戰略核潛艇建成後也無法服役。
12月初,村上貞正調整了“戰略核潛艇系統”的建設進度,再次放慢核潛艇的建造工程,加快ZX…11的研製進步,提出替代ZX…11的“ZZ…11”方案、即在Z…11巡航導彈地基礎上研製射程超過3000千米的潛射巡航導彈,啟動ZX2~制計劃。
嚴格的說,ZX2才是日本需要的潛射戰略彈道導彈。
因為X…11的效能存在侷限,所以ZX…11的效能也不怎麼樣,最大射程為350米,攜帶一枚彈頭,沒有誘餌彈頭,精度圓規偏差超過500米。
ZX…2是專門為戰略核潛艇研製的彈道導彈,效能指標向“三叉戟”D5與JL…2B看齊。
當然,ZX…2~研製難度遠超ZX…11,對日本來說幾乎是無法企及的“高峰”。
抓緊研製潛射戰略彈道導彈的時候,日本加塊了X…11的定型試射工作與原子彈核彈頭的研製進度。
11月27日,日本進行了第二次強化裂變裝置地下爆炸試驗。
試驗非常成功,日本不但收集到了大量地爆炸資料,為建立計算機模擬核試驗數學模型奠定了基礎,還掌握了強化裂變核裝置的基本原理。
彈頭小型化工程也在按照計劃順利進行。
12月13日,共和國與美國地偵察衛星掠過母島上空時,拍下了日本為下一次核試驗進行準備的照片。
警報立即響起,因為日本即將進行地是核彈頭地下爆炸試驗!
日本的地下核爆炸試驗採用地是豎井,而不是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