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9部分

才如願以償的考入海軍學院。因為小學只讀了5年,所以林嘯雷當時只有18歲,沒有多少人知道他是“復讀生”。

張韋昌將《海軍年度發展報告》交給王元慶的時候,林嘯雷開始彙報海軍改革情況。

與陸軍的報告不同,林嘯雷更加重視海軍的優勢,特別是海軍在半島戰爭期間的作戰表現,由此得出海軍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重點建設。

因為半島戰爭是一場以地面為主的戰爭,所以海軍沒在戰爭期間暴露出明顯缺陷。

參戰前,外界一認為,共和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最有可能受到來自空中與海面下的威脅。結果海軍參戰的時候,韓國空軍已經被共和國空軍擊敗,美國空軍則隨同地面部隊撤出戰場。韓國海軍的潛艇部隊太不爭氣,還沒捱上航戰鬥群就被共和國海軍最厲害的潛艇艇長消滅掉了。用林嘯雷的話來說,劉海峰一個人頂得上整個韓國海軍。

雖然林嘯雷的話有為海爭面子的嫌是能夠準確反映海軍在半島戰爭中的作為。

除了殲滅韓南方艦隊的那場海戰之外,整個戰爭期間,海軍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地打擊,不分晝夜的出動艦載戰鬥機為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支援,依照前指下達的作戰命令執行戰場折斷任務,安排戰艦為地面部隊提供炮火支援。

對林嘯雷來,這些任務根本不需要航母戰鬥群去完成。

海軍在半島戰爭中的現,或多或少的說明了在對付弱小敵人的現代戰爭中,海軍戰爭職能與戰場角色的轉變。因為弱小敵人往往沒有制海能力,難以對強大對手的航母戰鬥群構成威脅所以“制海”成為海軍的次要任務,在更多的時候,海軍扮演“前沿打擊平臺”的角色。

從美國海地發展中就能看出這一點。

冷戰結束後。美失去了唯一地遠洋敵人。海軍開始全面轉型。海軍裝備也出現重大調整。雖然效能極其先進:在大洋深處與任何敵人對抗。但是“海狼”級攻擊核潛艇仍然避免不了被大幅削減地命運。最終僅僅建造3艘。接替“海狼”地“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更加重視在近海淺水海域地作戰能力。因為美國海軍實在找不到足以對航母戰鬥群構成威脅地對手。所以能夠服役到20211年。仍然非常先進地F4D“雄貓”戰鬥機在21世紀初全部退役。航母上只剩下了側重對地攻擊能力地F/A…18系列戰鬥機。直到共和國地航母戰鬥群服役。美國海軍才重新研製重型艦載制空戰鬥機。

對正在發展壯大地共和國海軍來說。肯定不能只強調對地打擊能力。因為共和國海軍不可能永遠與弱小地敵人作戰。遲早會面對美國海軍這樣地強大對手。

按照這一戰略理論嘯雷在海軍改革時提出“全面海軍”地觀點。

很有挑戰性。也很有刺激性地觀點。

別說共和國海軍地敵人。連共和國陸軍與空軍都認為林嘯雷想搶走所有人地飯碗。

事實上,“全面海軍”強調海軍的全面作戰能力,讓海軍迴歸本來面目,不是與陸軍與空軍搶飯碗。

“制海作戰”是海軍最基本的任務。

現代戰爭,“制海”不再是讓戰艦用火炮對轟,也不是派出戰機向敵艦投擲炸彈與魚雷那麼簡單的事情,而是全面的、立體的海上作戰。

2025年底,還是海軍參謀長的林嘯雷在提交的《海軍發展年度規劃(2026)》中明確提到母仍然是海軍的核心力量,不但是艦隊裡的航空作戰平臺,還是電子、資訊與網路作戰平臺,是艦隊的神經中樞,海軍必須圍繞航母建設作戰力量航母戰鬥群為基礎構建覆蓋天空、海面、海下、電磁環境等四維空間的未來海上作戰系統。

因為林嘯雷是科班出身,所以沒人懷這份規劃報告的含金量。

從理論與實踐上雷在報告中全面詳細的闡述了海軍力量的**性與完整性,明確指出了海軍的發展方向。

共和國的海軍改革本上按照林嘯雷的規劃進行。

因為趙潤東推行的第二輪軍事改革格外強調“聯合作戰”,所以實施海軍改革

嘯雷加入了聯合作戰的內容,將海軍定義為“聯合;的多面手”。

由此,林嘯雷在2026年提出了海軍的三大任務:制海、支援與封鎖。

“制海”是傳統任務,不再多述。“支援”屬於聯合作戰範疇,需要其他軍兵種協同發展。關鍵就是“封鎖”。

林嘯雷提出“海軍三大任務”的時候,遭到包括部分海軍將領在內的眾多人的質。

問題也就出在“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