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9部分

旅必須在天亮前取得突破,至少要佔領部分陣地。然後才能投入更多的兵力,對付負隅頑抗的印軍。

眼看著天就要亮了,第蚓裝甲旅還在印軍陣地外徘徊,拖下去不是個辦法。

三點巧分,天亮前最中支援開始。

擔任支援任務的仍然是陸軍航空兵,陣架西低空攻擊機排成縱隊,在地面偵察兵的引導下,陸續進入印軍陣地上空投下特種炸彈。

為了最大限度的揮特種炸彈的威力。避免在佔領陣地之後與印軍糾纏,唐應龍不但派出偵察兵為攻擊機群提供現場打手 “指揮”還讓隨他前來的軍部作戰參謀規劃了整個轟炸行動,精心安排每一個轟炸點。每個轟炸點與相鄰轟炸點的間隔距離為勸米,特種炸彈的引爆深度為刃米。雖然引爆深度過了印軍地下工事的最大深度。但是特種炸彈爆炸後產生的衝擊波到達地表時。因為介質密度生變化,會有一部分衝擊波在地表反射回來,在某些區域產生疊加效果,使衝擊波的能量翻倍,產生更大的破壞力。試驗早已證明,衝擊波的破壞力與所含能量的3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說,能量提高倍,破壞力提高8倍。雖然除了疊加加強的區域之外,還有疊加減弱的區域。但是由加強區域產生的強大破壞力,足以彌補減弱區域產生的損失。在距離爆炸點水平面投影幼米的範圍內,只有抗震級別達到口級的地下建築才能扛住特種炸彈產生的衝擊波。除了戰略級別的地下指揮中心,沒有一種地下建築的抗震達到口級。

轟炸效果非常明顯,連等在舊多千米外的第蚓裝甲突擊旅的官兵都能感受到。

因為逐一進入投彈,每次投彈前。都要由偵察兵確定上一次轟炸的效果,決定是否需要補充轟炸,所以轟炸行動一直持續到天亮,最後打手 架o辦出離開的時候。已經是6點分了。

偵察兵評估最終轟炸結果的時候,唐應龍讓擔任第三次進攻任務的官兵吃了早飯。

7點分。偵察兵來訊息,印軍陣地上沒有生命活動跡象。

打手 紛鍾後,第一批主戰坦克與裝甲戰車開上了印軍陣地。

為了謹慎起見,唐應龍讓協同進攻的步兵在踏上印軍陣地後就下車作戰,免得像前兩次進攻那樣。讓舊多名步兵隨同戰車一起完蛋。

雖然在佔領印軍陣地的過程中,進攻部隊遇到了零星抵抗,但是沒有多大影響,幾個沒死透氣的印軍很難對進攻部隊構成威脅。

當然。唐應龍還是輒卜心。

控制了地表陣地後,他沒有讓步兵擊搜尋那些沒有完全坍塌的地下坑道,而是讓偵察兵與工程兵帶著生命探測儀與專門探測地下目標的小型雷達上了陣地,對整個陣地進行拉網式的搜尋。

直到搜尋工作完成,唐應龍才出了佔領埃達沃的訊息。

毫無疑問,攻打埃達沃的戰鬥打得很網猛。剛猛得讓裴承毅都有點心有餘悸。

守衛埃達沃的2個印軍師,大約飛夠印軍無一生還!

雖然按照標準作戰程式,第蚓裝甲旅佔領埃達沃之後,應該打掃陣地但是裴承毅讓唐應龍把打掃陣地的任務留給了後面的部隊,而且格外吩咐負責後勤的參謀,及時為跟隨第彌打手 裝甲旅的後勤部隊送去消毒與防疫工具。因為沒有民用消毒與防疫工具,所以只能為後勤部隊提供三防裝備。

當穿著三防服的官兵出現在埃達沃的時候,給外界的第一資訊就是這裡生了核爆炸。

當然,第一資訊當不了真。

有沒有使用核武器,測試一下當地的放射性指數,以及附近空氣中的放射性塵埃就知道了。再說了。全世界有幾萬臺地震測量儀,即便隔著半個地球,也能收到核武器爆炸後產生的地震波。

擁有先進地震探測裝置的國家都知道共和**隊在埃達沃再次使用了特種炸彈。

與幾天前的情況不同,包括內的美國新聞媒體並沒有大肆報道,甚至沒有在報道中提到“特種炸彈”。原因很簡單,埃達沃不是加爾各答,雖然這座城鎮在戰爭爆前有大約刃刀居民,但是在第蚓裝甲旅到達之前,所有居民都被印軍趕走了。作為另外一個掌握了催化金屬氫爆炸裝置的國家,美國遲早會把“特種炸彈”用在戰場上。如果此時過分強調特種炸彈的強大破壞性,使其在正規軍事行動中的使用受到國際社會的嚴格限制,等於綁住了自己的手腳。

美國的新聞媒體都沒有吭聲,其他西方新聞媒體也保持了沉默。

對裴承毅來說,新聞媒體不報道埃達英的真實戰鬥情況,無疑是最好的新聞。

對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