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6部分

從機場前往總統府的路上,薩利尖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

國內的那些混蛋為什麼會把這麼簡單的事情搞砸?

日本戰爭後,歐盟與美國的關係逐漸疏遠,其中的原因非常複雜。比如美國獨吞印度市場,讓歐洲幾大財團非常氣憤,也讓那些指望在經濟開始復甦的時候能夠找到一份高薪工作的歐州選民非常氣憤;又比如美國一直在暗中阻撓歐州政治一體化。讓法國、德國、義大利等積極推進歐盟實現政治統一的歐洲大國對美國心存戒慮,甚至讓幾個歐盟主要成員國密謀將親美的英國踢出歐盟;又比如美國利用北約對付俄羅斯。讓那些具有雙重身份的歐盟成員國不得不替美國承擔俄羅斯的憤怒。導致歐冊安全域性勢惡化。

中國的因素也不能忽略。與美國反對歐盟實現政治一體化相反,除了在利益生衝突的時候做些無關大雅的小動作之外,中國一直支援歐盟的政治一體化程序。囚年,王元慶訪問歐洲國的時候,中國國家元就向法國總統、德國總理、義大利總理承諾,歐盟實現一體化之後在聯合國席個不會生變化。中國仍然承認歐盟各成員國在聯合國的地位,並且積極支援歐盟在國際事務中揮更大的作用。

除掉這些表面現象,影響歐盟立場的還是經濟問題。全球性大蕭條退去之後,世界各國陸續降低貿易門檻,貿易迅復甦。在貿易政策上,中國採取了分別對待的政策,除了繼續在全球範圍內與美國爭奪市場與資源之外,中國先降低了對同盟國的貿易門檻,以簽署雙邊,或者地區性多邊貿易協議的方式幫助盟國走出經濟困境,其次就是降低針對歐盟的貿易壁壘,加大與歐盟的貿易往來。為了拉攏歐盟。中國甚至單方面向歐盟開放了部分國內商品市場。這一系列的貿易政策,極大的改善了中國與歐盟的關係。讓上千萬歐州人獲得了就業機會,也對歐盟各成員國的政治產生了影響。別的不說,大蕭條結束之後,斤,歐盟成員國中,舊個成員國的左翼政黨由在野黨變成了執政黨,右翼政黨保住了執政權的3個國家分別是捷克、匈牙利與比利時,而這3個國家在歐盟的影響力並不大。政權更迭必然導致外交政策全面轉向,歐盟向中國靠攏自然在所難免。

與中國的經濟貿易政策相比,美國的政策幾乎沒有可比性。除了針鋒相對的在全球範圍內與中國爭奪市場與資源之外,美國壓根不敢像中國那樣,向急於透過出口振興經濟的歐盟開放本國市場。原因很簡單,“美國製造”與“歐州製造”存在很大的共同性,如果開放本國市場,歐盟企業可以利用在中國市場上獲得的鉅額利潤,壓低出口美國的商品價格,擠垮美國企業,讓上千萬選民失去工作。不管是共和黨執政、還是民主黨執政,都不可能為了拉攏歐盟而讓選民丟掉飯碗。中國卻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至少沒有美國那麼突出,因為中國早已佔據科技制高點,在產業鏈上與歐盟的共同性相對較少,歐盟出口到中國的商品要麼更加便宜,要麼中國企業不生產,基本上不會出現與中國勞動者搶飯碗的問題,中國政府自然不需要過多的考慮貿易對本國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

布蘭邊諾上臺後大搞“產業振興”正是希望藉助科技推動產業展。避免與歐盟直接競爭,讓美國成為與中國處於同一水平的產業大國。

問題是,任何計劃都需要足夠的時間才能產生效果。

歐盟把力力年訂為實現政治一體化的最後期限時,美國卻受國內因素限制,無法及時調整政策,不得不想方設法的阻撓歐盟的政治一體化程序。雖然受民族、文化、宗教、價值觀、意識形態聳等因素的影響。美國與曠兒然很親密,但是薩利文知果美國不能及時調二“小,滿足歐盟的政治需要,美國與歐盟遲早會分道揚鐮。民族、文化、宗教這些東西只是浮在表面的現象,而不是內在的本質。要知道,兩次世界大戰都由西方世界的內在矛盾引。白種人並不是鐵板一塊。

在倫敦的幾天,薩利文就親身感受到了歐浙生的變化。

雖然英國一直是美國最忠誠的盟友,也是美國最重要的盟友,但是在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對英國在政治一體化上的異議已經厭煩透頂。如果不是英國在日本戰爭後正式啟動加入歐元區的談判工作,恐怕英國已經被踢出歐盟。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提出實現政治一體化的具體時間表,將2餾年訂為最後期限,針對的就是英國。按照時間表,如果英國不能在出碧年之前與啟動加入政治一體化的談判工作。歐盟就將拋下英國,率先實施具有排他性質的區域性政治一體化。從英國在加入歐元區的談判中遇到的困難來看,如果錯過了第一輪政治一體化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