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0部分

面對中國地挑戰,美國政府陷入了兩難境地。

全球性金融危機結束之後,中國率先實施相對緊縮的貨幣政策,從市場上收回過量投放的貨幣,防止出現資產泡沫。歐洲各國也先後轉變政策,從刺激經濟轉變為穩定經濟。當時各主要經濟體中,還在繼續刺激經濟的只有美國與日本。

日本“情有可原”,畢竟日本是外向型經濟,日元適度貶值對出口有利。

美國不收緊銀根,反而繼續擴大貨幣發行量,就顯得有點“無法原諒”了。

然而繼續增發貨幣,對美國來說也是非常無奈的選擇。

在國內就業環境沒有明顯好轉、國內消費相對疲軟的情況下,美國必須依賴出口刺激經濟復甦。增加貨幣發行量,使美元適度貶值,對刺激出口有很大幫助。對美國汽車工業來說更是如此,要想在國際市場上與中國生產地全電動汽車競爭,只能壓低銷售價格。為了保證在賬面上盈利,使投資者對美國仍然有信心,就只能透過美元貶值變相降低美國汽車的出口價格。

除了刺激出口之外,美國還得在科研專案上投入更多的資金。

為了使國內消費者購買“國貨”,美國政府必須出臺“消費補貼”政策。

可以說,每一項政策都需要投入鉅額資金。在此情況下,美國只能繼續施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向市場投入更多的貨幣。

也就在這個時候,埋下了花旗銀行倒閉地禍根。

在政府政策的刺激下,花旗銀行為美國三大汽車公司提供了鉅額貸款。據花旗銀行公佈的資料,到20166年底之前,提供給福特汽車公司的貸款為318元、通用汽車公司為277億美元、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為19億美元。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豪賭”。

20166年,福特汽車公司的總銷售額僅為544元、毛利潤24元、淨利潤不到13元,通用汽車公司分別為5211億、27億與1美元,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分別為388211億與8元。

由此可見,美國三大汽車公司根本無法償還鉅額欠款。

導致花旗銀行做出“戰略性失誤”的根源是美國政府的政策。2年,美國政府分別向福特、通用與克萊斯勒三家公司提供了27億、24與18億美元地“特別專案研究資助經費”,鼓勵三家汽車公司開發全新蓄電池與電動汽車。隨後,美國各大新聞媒體廣泛報道了該訊息,宣稱美國能夠在2015年之前攻克科研難關,生產出不亞於“複合蓄電池”的高階蓄電池。

當時,不但花旗銀行向三大汽車公司提供鉅額貸款,美國其他銀行也不例外。

區別是,摩根通

美國銀行的政策要謹慎得多,提供給汽車廠商的貸款少得多。

後面發生的事情就用多說了。

美國至今沒能研製出2級複合蓄電池,三大汽車公司中地克萊斯勒已經在2015年年底破產重組,福特連續3年虧損,通用僅能依靠高階市場勉強維持。

如果沒有20166年爆發的金融危機,花旗銀行不會這麼快就慘淡收場。

與C8年時截然不同,當時小布什多少還能出臺一些救市措施,幫助慘淡經營地美國金融企業度過難關,為下一屆總統打下一個比較好的基礎。16年金融危機爆發時,羅迪克因為“軟禁門”醜聞面臨彈劾威脅,共和黨控制了國會眾議院、民主黨控制著國會參議院,兩院地嚴重分歧削弱了政府的救市能力。弗雷德裡克上臺時,花旗銀行已經資不抵債,差地只是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當時,弗雷德裡克還試圖拯救花旗銀行。

在聯邦政府地協助下,花旗銀行與美國銀行進行合併談判。雖然美國銀行的情況好不了多少,但是弗雷德裡克私下保證,只要兩家銀行合併,聯邦政府將與聯邦儲備銀行一同為其提供鉅額救助資金,仿照2009年的辦法,剝離兩家銀行的“有毒資產”。

只是,談判最終因為兩家銀行的分歧而破裂。

花旗銀行要求在合併後地“美國-花旗銀行”中佔有55%的股份,而美國銀行則要求獲得至少50%的股份。5%的差距,最終使合併談判破裂。

合併失敗,花旗銀行只能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11日下午,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部部長出面宣佈,聯邦政府將按照早期與花旗銀行簽署的協議,為花旗銀行儲戶提供25萬億美元的提款擔保權。

這一訊息產生地效果並不明顯。

破產時,花旗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