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國家的首要任務。因此共和國與日本的矛盾不可調和,哪怕日本在談判中做出適當讓步,共和國也不會放鬆對日本的警惕,日本更不會主動與共和國改善關係。
很快,這種情況就出現了。
7月17日,“四方談判”第六輪談判在濟州舉行
同一天,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宗應仁協同包括國防部長葉致勝、外交部長閻尚隆在內的9部長級官員與30多家企業的代表訪問漢城(2025年12月12日,朝鮮民主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將首爾更名為漢城)。
雖然共和國外交部宣稱宗應仁總理是應朝鮮政府總理去年訪華時發出的邀請,對朝鮮進行回訪,但是按照外界猜測,宗應仁將在訪問漢城期間與朝鮮政府達成包括租借軍事基地的意向協議在內的一攬子協議,為共和國在朝鮮駐軍合法化、推動兩國雙邊交流、幫助朝鮮發展經濟打下基礎。
因為宗應仁訪問朝鮮,所以原定計劃進行1周的第一次會談只進行了。
7月23日,在第六次談判第一次會談結束後的第三天,共和國與朝鮮在漢城簽署了數十份合作協議。
與外界猜測的一樣,軍事基地租借協議成為重頭戲。
按照雙方簽署意向協議(因為“四方談判”將共和國在半島與濟州島駐軍設為主要內容,共和國承諾在談判期間不會在朝鮮租用軍事基地,所以雙方簽署的是意向協議,不是正式協議),朝鮮將元山港(港區與機場總共約25方千米)、釜山港(港區、機場與軍營總共約平方千米)、仁川港(港區、機場、軍營與庫區總共約30方千米)、濟州(新建港區與郊外地區總共約70平方千米)“借予”共和國,由共和國負責管制與相關建設。因為共和國無須向朝鮮支付費用,所以不構成租借條件。
西方新聞媒體關注的不軍事基地,而是共和國與朝鮮的“土地交換協議”。
出人意料的,和國的媒體並沒對此事做詳細報道。
按照宗應仁與朝鮮總理簽署的,共和國用鴨綠江江口的薪島交換朝鮮圖們江江口造山灣東面西水羅裡地區的土地。
雖然兩塊土地加起來不到200平方千米,但是意義非同凡響。
在圖們江江口獲土地後,共和國成為日本海(朝鮮稱之為東海)沿岸國,不但因此獲得大約2500平方千米的海洋國土(在黃海損失了大約300方千米的海洋國土),在日本海獲得出海口,還可以用“日本海沿岸國”的身份對日本施加壓力。軍事方面,共和國獲得了在日本海部署常駐艦隊的理由。
這件事情,受到影響的不只是日本。
7月23日當天,王元慶與俄羅斯總統內夫通了熱線電話。
按照俄羅斯電視臺的報道,王元慶承諾不會針對俄羅斯,共和國與俄羅斯是經得起考驗的友好鄰邦、有有著共同利益的朋友,共和國不會做出任何有損俄羅斯利益的舉動,也不會對俄羅斯構成任何威脅。
7月27日,項鋌輝借“上合和平2027~聯合軍演”的機會與俄羅斯總參謀長卓林斯基在共青城會晤。除了商討聯合軍演的安排事項之外,項鋌輝與卓林斯基討論了促進兩**事互信、深化兩軍交流的相關問題。
數日後,共和國與俄羅斯達成“相關軍事部署提前通報協議”。
按照該協議,進行與對方國防安全有關的軍事部署時,提前24~小時通報相關情況。
共和國的這一輪外交行動,被外界看成“對日戰略圍剿”的關鍵步驟。
西方新聞媒體都認為,共和國將在圖們江江口獲得的土地上建立海軍基地,部署常駐艦隊,迫使日本在日本海部署更多的戰艦,削弱日本海軍作戰能力。
共和國準備對日本開戰嗎?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共和國確實在為戰爭做準備,對日戰略圍剿的步伐越來越快。
一時間,輿論風向再度轉變,戰爭再次成為新聞媒體的“口頭禪”。
出人意料的,共和國並沒在向日本海派遣常駐艦隊的問題上做出任何實質性舉措,日本也沒在共和國成為日本海沿岸國家的問題上做出過激反應。
越平靜,越容易引發戰爭。
如果共和國與日本在外交上發生爭執,表明雙方都希望透過外交解決問題。當雙方都把外交撇到一邊的時候,戰爭成為解決矛盾的唯一手段。
或許,“四方談判”只是共和國與日本爭取戰爭準備時間的手段。
8月8日,全世界都在關注“四方談判”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