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42部分

在國家政治中的影響力。在東南方向上,隨著希臘正式宣佈推出北約集團,法國正在積極遊說希臘當局,希望這個成員國能夠在土耳其入盟的問題上做出讓步。德國與義大利則在積極遊說土耳其,希望土耳其能夠從塞普勒斯撤軍。總而言之,土耳其沒有放棄加入歐盟的努力,而歐盟的幾個主要成員國也希望透過土耳其,在中東地區獲得言權。事實上,從電年開始,歐盟的幾個主要成員國就幫助土耳其進行戰後重建,希望藉此機會改變土耳其。

相時而言,歐盟最大的問題還是軍事實力。

雖然在引世紀初,法國與德國就成立了具有象徵性意義的“歐淵軍團。”並且多次以該身份執行國際維和任務,甚至參與了前南斯拉夫地區的軍事行動。但是與其他任何一個國際組織相比,歐盟與“軍事同盟組織。的距離最為遙遠,或者說,最不像是以安全為目的的同盟組織。正是如此,歐盟的軍事一體化並不順利。

阻止歐盟實現軍事一體化的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北約集團打手 二是《倫敦條約》。

在刀舊年之前,北約是歐盟軍事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因為絕大部分歐盟成員國都是北約集團成員國,並不需要另外一個安全機構,所以這些國家都認為,沒有必要在歐盟搞軍事一體化。更本質的原因還不僅僅是沒有必要搞兩個幾乎完全重合的安全機構,而是在歐盟內部,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像美國那樣,為其他成員國提供全方個的安全保障。也就是說,歐盟缺乏一個具有領導地位的核心國家。事實上,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法德意結成更加緊密的聯盟,就是因為只有這三個國家聯合起來,歐盟才具有向心力。也正是如此,法國與德國有會最先成立歐洲軍團,法德意也才在比年成立了“部長聯合會議。”向政治一體化邁出了最為堅實的一步。

北約集團逐漸衰微之後,《倫敦條約》成了歐盟軍事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因為在該條約的框架範圍內,歐盟受到的戰略威脅將大大降低,甚至可以說沒有嚴重的戰略威脅,也就沒有必要維持一支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自然不需要實現軍事一體化。正是如此,在《倫敦條約》談判期間,法國有與俄羅斯站在了一塊,成為了最堅定的反對者。問題是,歐盟內部的意見並不統一,法國最終簽署了《倫敦條約》,就是因為德國與義大利都支援該條約,並且向法國施加了壓力,而德意支援該條約的主要原因就是可以藉此機會削弱法國,從而提高兩國在歐盟的地位。

當然,德國與義大利並不是反對實現軍事一體化。

從長遠來看,謠口川復大利都能成為軍事一體化的受茲國六也正是如此打手 消激目與義大利才會積極軍事一體化,並且與法國一同推進軍事一體化。

問題是,受種種因素影響,數盟的軍事力量仍然遠比不上共和國與美國。

躬年,阿爾及利亞爆軍事政變,伊斯蘭學生組織推翻了親歐的民選政府,宣佈在阿實施伊斯蘭法典。面對這一突變,歐盟的第一反映是撤出外交人員與僑民,並且表外交抗議,然後才開始討論軍事幹預。如果同樣的事情生在巴基斯坦或者沙特,共和國與美國的第一反應肯定不是抗議,而是把航母戰鬥群派過去,然後命令駐紮在該地的部隊前去剿滅叛亂組織。

更重要的是,把是否進行軍事幹預提交到歐盟委員會審議,絕對是一場比軍事政變還要大的災難。要知道,按照歐盟的制度,只有在所有成員國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以歐盟的名義出兵。哪怕只有一個成員國不同意,比如只有幾萬人的盧森堡認為出兵會毀壞歐盟的形象,那麼擁有幾千萬人的法國就只能乾瞪眼。

正是如此,在歐盟委員會就是否出兵的問題猶豫不決的時候,法國政府決定單幹。原因很簡單,阿爾及利亞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而且是法國最大的殖民地,而法國又是阿爾及利亞的主要移民物件國,生活在法國的阿爾及利亞人過了心口萬,所以法國覺得有義務出兵,幫助阿爾及利亞民選政府度過難關。

隨著法國決定出兵,不甘落後的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波蘭與捷克也先後表示願意出兵,並且透過歐盟委員會正式照會法國,希望能夠以多國部隊的方式,在阿爾及利亞展開軍事行動。這些國家表現積極的原因也很簡單,即不希望法國獨大,讓肆盟的安全問題變成歐盟的事情,而不是法國的事情。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等到這幾個歐盟成員國做好了出兵準備的時候,阿爾及利亞的伊斯蘭學生組織自己到臺了,軍事政變突然爆,也突然結束。導致伊斯蘭學生組織突然倒臺的原因也很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