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鵬有些驚奇的看著貝蒂,不明白他對赫爾戈蘭灣(作者注:德語稱“赫爾戈蘭”—h11nd,英語則稱為“赫裡果蘭”—h11nd)何以如此的印象深刻。
象這場邊跑邊打的海戰現在打到了赫爾戈蘭灣附近海域,“共和”號的舵機又是在這裡出的故障,徐振鵬早就知道了,並不是等到貝蒂說出後他反應過來。
對於這座小島的歷史和重要的戰略意義所知不多的徐振鵬,並不清楚,圍繞著這座小島,都生過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
赫爾戈蘭島位於德國灣深處的咽喉位置,bi近德國各主要港口和河流入海口,擁有與其面積極不相稱的重大戰略價值。在189年前,這個小島一直處於不列顛帝國的保護之下,德國人對此如鯁在喉,但在這一年的7月1日,隨著英德兩國簽署了《赫爾戈蘭條約》,時任英國相的索爾茲伯裡勳爵不顧維多利亞nv王的強烈反對,違背赫爾戈蘭島島民的意願,把這個被稱作“北方的直布羅陀”的重要島嶼拱手出讓,換來了德國不在萬里之遙的非洲東部繼續擴張殖民勢力的保證。;
從表面上看,德國顯然是上述條約的受益者,從那時起,赫爾戈蘭灣完完全全地成為了德國人的前院。條約原本規定德國應保持這個寧靜的半自治島嶼上“原有的法律和習俗儘可能地不受打擾”,但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很乾脆地予以無視,這座小島很被建成一個針對英國的軍事基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時,赫爾戈蘭島上的岸炮、港口、兵營、工事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島上的原住民全部被遣送去了德國本土,其中符合條件的男被徵召服兵役。為了防止英國人利用明顯的地理標誌進行航海定位,謹慎細密的德國人將島上始建於17世紀的萬格羅克教堂也強行拆毀了。
在英國人向德國人轉讓赫爾戈蘭島的時候,有不少英國“憤憤”怒斥《赫爾戈蘭條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居然將一個完美的對德作戰前哨輕易讓出,“象是賣了一籠ji”。但從以後生的事來看,索爾茲伯裡的眼光遠非“憤憤”們所說的那樣狹隘,在《赫爾戈蘭條約》中,英國所得到的好處遠遠大於所失去的:隨著德國海軍實力的增強和英國對德“封鎖政策”的變化,在戰時保持這一前哨基地的可能xin和必要xin都值得懷疑;而這個條約卻有效地抑制了德國在東非的擴張,穩固了英國的殖民利益。在開戰後,英國得以相對容易地將德國勢力從東非連根拔除掉。而得到了赫爾戈蘭島及附近海灣的德國人,雖然一度曾為自己的戰線向外延深而欣喜若狂,但在開戰後卻現“近程封鎖”雖然不存在了,而英國人的“遠端封鎖”依然使德國海軍的戰略環境並無太大的改觀。
jin明的德國人隱約猜到了英國艦隊正有意識地想要脫離同德國艦隊的接觸,以免被消耗。不肯善罷甘休的德國海軍決定堅持既定的消耗戰思路,將戰線繼續向外延伸,在佈雷艦和潛艇遠赴英國海岸的同時,輕型艦艇的防區也漸漸擴大。
自從英德兩個海軍大國相互開戰以來,大不列顛就一直期待著第二個“特拉法爾加”的出現。“遠端封鎖”雖然能穩妥地收穫勝利,但其過程卻如同蒸餾水一樣的平淡無奇,這與英國民眾對皇家海軍的熱切期望可是有著相當大的落差。數百年來根深蒂固的海上優勢意識煽旺了爭強好勝的火焰,納稅人投入軍備競賽的血汗錢需要用捷報來還本付息。隨著西線節節敗退的噩耗不斷傳來,英國公眾加急切地需要一個勝利來挽回心理平衡。然而德國人卻一直閉én不出,英國“大艦隊”一直在赫爾戈蘭灣外徘徊等待,頗有孤掌難鳴的失落與懊惱。
求勝心切的英國海軍看到德國人不願意輕易的走出赫爾戈蘭灣捱揍,清了德艦活動規律的英國海軍准將凱斯打算率一直輕型艦艇組成的艦隊殺入海灣內拿德國人的巡邏艦隊開刀**一票,當時的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已被國民眾和海軍內部的求戰呼聲bi得焦頭爛額,正需要一場攻勢來撫慰國內的焦躁情緒,海軍部也在策劃派遣6戰隊在比利時港口奧斯坦德登6,有必要提前消除德國輕型艦艇的側翼威脅。凱斯的這個“簡單而大膽”(丘吉爾語)的計劃很打動了海軍大臣。丘吉爾很批准了這個計劃。
1914年8月28日,赫爾戈蘭灣海戰正式打響,英國海軍先以潛艇為yu餌,將德國巡邏艦隊成功yu出,但在戰鬥開始後卻狀況連連,原定的支援艦隊趕到戰場卻找不到目標,通訊人員漫不經心的失職和官僚主義作風,使這場i霧中的纏鬥成了一場1un七八糟不明敵我的hun戰,加上德國支援艦隻的不斷趕到,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