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戰時期那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想這不應該是世界的本質,也不是我們解決文化差異的思路,未來的出路應該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而不是一味地對立。

本世紀初,我們邀請日本建築師隈研吾在長城腳下的公社設計了一座竹房子,房子建成後,他寫了一篇文章,裡面談到,“過去中國的長城是分割了農業文明和牧業文明兩種文明的象徵,而今天的竹子牆卻是聯結東西方兩種文化的符號”。我覺得他說得特別好,所有參觀過這間竹屋的人都感到這裡很有東方文化的意境,因為竹子在中國是一種避世、超然物外的知識分子精神的象徵,比如竹林七賢;而房間裡採用的大面積玻璃窗、地板採暖、衛生間設施又都是最先進的西方科技成果,如果只強調其中一種因素,就不會有竹房子這樣給人帶來豐富的感受。

我們的世界也應該是豐富的,融合的。

評論///

xinya4585

/// 2005/12/05 /// 19:27:46

我還記得曾經學過的一句話: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西方的文化教你學,學習如何生活的更好,如何創造出更多的實物價值。

東方的文化教你思,思考人生活的原則是什麼,從社會,人民角度考慮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思考如何認識生活,享受生活。

我覺得傳統文化是一種大精神,教你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中都要正直堅強美好地認識生活。但是它也有負作用,這個作用我說不清楚,但是我想打個比方:一個母親可以成為家庭的領袖,說一不二,因為她把整個家都放在心上,而這種超越自己的博愛,也可能讓她成為這個家庭的奴隸。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指導思想,西方的現代文化是執行方法,一個人如果能擁有這種調節能力,那麼我想他既能贏得生活,又能贏得世界!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敬鬼神而遠之

//blog。sina。/u/4679dbbf010000p5

從地球上有了人類,到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定律這漫長的歲月中,電在大自然中一直存在,磁場也一直在大自然中存在,只是人們不瞭解它,把見到的各種自然現象都歸入到鬼神之列,被敬起來了。從有人類開始一直到西醫有了解剖學,人類才搞明白了身體各種器官的功能,也因為是人類不瞭解,用已有的經驗和身邊常見的金、木、水、火、土來區分和解釋。今天,我們已經瞭解了全部的世界嗎?沒有,依然遠遠沒有。我們已知的世界就像黑夜中手電筒照亮的空間一樣有限。未知部分是除了手電筒照亮空間之外的整個世界。有人在某一領域內不斷地發現規律,擴大了人類已知的部分,讓我們人類的手電筒照的更亮、更遠。這些人無論他們在什麼領域和行業,都是值得大家去尊重的。更讓人尊重的是那些除了在自己的領域不斷髮現,還時時刻刻都在留意其他那些沒有被手電筒照亮的空間的人,這些空間也是世界的一部分,還是很大的部分。

在孔子的著作中很少提及來世和鬼神。當他的弟子問及來世時,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對鬼神的態度也是:“敬鬼神而遠之。”這很能反映出儒家對未知領域的處世態度——在沒有了解清楚規律的情況下,不要自以為是,否則會受到傷害。2002年年初,SARS來了,病源是什麼?在新浪網上看到一些自以為是的專家,肯定地說病源是衣原體,於是全國人民都按衣原體來治病。等到WHO發現病源不是衣原體,是冠狀病毒時,時機已經錯過,得病的人,死的人已經很多了。當時,每天都在公佈又有多少人病了,又死了多少人,誰也不知道明天又會死多少人。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這可能就是醫院常說的誤診吧。這位專家的眼神在我的大腦裡怎麼也抹不去。最近幾個月,我又見了許多的人,凡是看到這種眼神的人,我都把他們有意無意地歸到自以為是的那一類裡去。

有些人,包括我自己,總喜歡用創造、創新這類的詞,感到用這些詞過癮,覺得自己能做出一些創造和創新的事來。其實這也是自以為是的一種表現。用“發現”這個詞可能要比創新、創造更符合事實,也是對未知的領域和大自然多一份敬畏。人們要發現,要創造和創新,首先,需要一種狀態和態度。為了方便和順口,我還是把它叫成“創新狀態”。不承認沒有被手電筒照亮的空間的存在,對黑暗的空間、未知的領域沒有敬畏之心的人,是不可能進入這種“創新狀態”的。那位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SARS的病毒是衣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