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可防備匈奴;天下有變,可討伐叛逆。”
上邊這句話並不是劉敬的原話,因為這位仁兄一口氣說了太多,我覺得太繞口,因此偷了一下懶,挑出核心思想描述了一下。但不得不承認這個建議的確太好了,他這次旅遊太值,轉一圈就發現了秦王朝滅亡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不能不說這是個牛人。
劉敬搞政治也許不能算是一把好手,但治天下絕對算得上是一把利器,他的這個建議為西漢王朝的興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為他的這個建議,正是加強中央根本重地削弱地方勢力的絕佳的辦法,也是後世很多王朝刻意努力的方向。
隨後半年裡,劉邦下詔天下,徵召十幾萬人遷入關中。在那段頻繁打群架的日子裡,這個舉措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待得這些事情辦完,劉邦本想喘口氣消停一下。可事與願違,又有人要起來鬧騰,劉邦又該提著倆腿忙活了。
看來皇帝那個職業普通人真是幹不了,絕對算是個體力活,不被氣死,就是被累死,或者是被整死。劉邦無疑是被累死的,因為他自從鬧革命以來,兩條腿就沒閒過,一直在跑路,幸虧他的長跑能力比較強,不然也折騰不到現在。
第七章 烽煙再起—(十五)和親國策(上)
白登之圍終於結束,劉邦也終於結束了這次痛苦的旅程。
這一次對他的傷害還是蠻大的,他這個使詐的專家竟然上了冒頓的大當,這讓他很丟人,也很氣憤,因此準備收拾那些敢於欺騙他的人。
當然,冒頓這個主謀他是收拾不了了,不是不想收拾,而是沒法收拾,也不敢收拾。但對於那些幫兇們,他是會毫不客氣的。幾天後,他把那些曾忽悠他形勢一片大好的仁兄們全部集合到一起,讓他們排著長隊、手拉著手走上了刑場。
這些人曾經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時間進入匈奴地盤,最終探聽到了個相同的資訊、總結了一句相同的話,而現在又很榮幸地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種方式掉了腦袋,這真的很不容易。
砍掉了這些人的腦袋,劉邦又一次想起了劉敬。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劉邦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驗證了劉敬的話。那個人分析問題的能力真的異於常人,也高於常人,因此他準備再去會會他。
冒頓退軍後,劉邦也離開平城,繞道廣武,親自到班房裡放出了正在逮蝨子的劉敬。
這次會面,劉邦說了一句很能展現胸襟的話:“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
從古至今勇於當面承認錯誤的帝王沒有幾個,在那個位置上的人通常覺的幹這種事情是比較丟人的,甚至那些很不咋地的帝王都深以為恥,連後世那個土財主袁紹還要演一出“沮授軍中喪,田豐獄中亡”的典故,可見承認錯誤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劉邦做到了,如果我們只是盯著他屠殺功臣的事情,就很難弄明白他為什麼能夠問鼎天下,也很難弄清楚他何以能把大漢王朝引入正規。雖然他有很多這樣或者那樣的毛病,但他仍不失是一位值得我們頂禮膜拜的人物,這個人的成就不光是他的帝王身份,而在於這個身份背後所採取的做人、做事的態度。
劉邦是個複雜的人。通常這些開國帝王,後世都很難把這些人揣摩明白,因為這些人的經歷和他的思想是很多人難以體味到的,也是很難分析透的。就如我們敬愛的“**”,沒有誰敢站出來說他真正弄明白了他老人家。千秋功過任人評說,但任誰也不敢說真正明白了他。我承認,我自己沒那個能力。對於劉邦,我有些力不從心,也真的很難說清楚。
劉敬這次住班房還是取得了不小收穫的,因為在這裡抓了幾天蝨子後,他成功晉級,被封為關內侯,號“建信侯”。前一個稱呼算是對他以後工作地點的許諾,後一個則是對他工作成績的肯定。
劉敬用他的一張嘴進行兩次表演,都取得了令人豔羨的成績,如果就此結束,他這一生已算是非常成功的了,因為他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寫上了自己的名字,留下了濃重的一筆,這個成績是多少人夢寐以求而達不到的,而他劉敬輕輕鬆鬆地得到了。
然而,劉敬並不滿足於此,他還有一個更深奧的理論沒來得及提出來。他的這個理論很牛氣,因為這個東西將影響漢朝幾十年的對外政策。然而也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正因為這個理論,差點要了他的這條老命。
不過在劉敬提出這個理論之前還有一個歷史背景,需要我們交代清楚。
劉邦離開平城前,封二哥劉仲為代王,並留樊噲陪著劉仲率軍駐紮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