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及皇帝堅信,梁國定能在他的手上固若金湯。
出門後,劉啟八百里加急,把兩句話送去了前線。
周亞夫聽完後沉默了。朝廷給足了他面子,當然,也暗藏著利刃。雖然沒明令他出兵,但顯然是在向他暗示:梁王若有閃失,你周亞夫將來也不會好過。的確是需要掂量一番的,他雖然對政治不太在行,但也不是傻子。
然而,劉武卻是另外一種反應。當使者講完後,他嗷嗷大叫,呲牙咧嘴地吼道:“回京轉告太后和皇帝,就說只要我劉武有一口氣在,叛軍就休想得逞。還有,周亞夫多日按兵不動,此人需多加提防。”至此,周亞夫被列上了他的黑名單,至死都不往一個壺裡尿,一旦有機會,就卯著勁對掐。(未完待續。。)
第十八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
欒布兵不血刃平定齊地後,休整了一段時間後,調轉轉馬頭,向西進發,目的地——邯鄲。
倒不是欒布老爺子在瞎跑,只是那裡住了一個人——趙王劉遂。
事實上,早在欒布離開滎陽四處招兵買馬時,有個人已先行趕去了趙國,並且從竇嬰身邊帶走了四萬人。這個人叫酈寄。
酈寄沒什麼出奇之處,名聲也不算太好。只不過,他有一個很牛氣的老爹——酈商,還有一個很有名的大伯——酈食其。
實際上,我在誅除呂氏那一節中,酈寄是亮過相的。也許有人還記得,呂雉死後,呂祿、呂產掌控京城南北大營,周勃等人想個中取事,卻苦於手中無軍。最終陳平想到了一個很缺德的辦法——綁架酈商,勒令酈寄去全呂祿交出兵權。
酈家父子之所以會有如此“榮幸”,是因為他們和呂家人關係密切,尤其酈寄,更是呂祿的摯友。
老爹被綁了票後,酈寄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去忽悠呂祿。幸運的是,呂祿腦子不太好使,竟然真的交出了兵權。隨後的事情大家也很清楚——呂氏被滅,劉恆稱帝。
應該說,在誅呂事件中,酈家父子是有大功的,雖然很被動。既然如此,應該會受到一些禮遇,得到大家尊敬,賺取一個好名聲。而事實並非如此,大家既沒對他心存感激,反而紛紛指責他們出賣朋友。
酈家父子無語了。
當年,老酈商在鬱悶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老爹一死,酈寄子承父業。繼續在人們的鄙視和指責中苟且地活著。
這口窩囊氣。一憋就是二十六年。
這二十六年來。他一直希望找個機會一血前恥,可發都熬白了,卻久久不得。就在他幾乎絕望時,機會突然降臨了。
七國之亂驟然而起,酈寄亢奮異常,主動請纓,願去平叛。
鑑於他老爹在戰場上曾有過的優異表現,劉啟相信“虎父無犬子”。令他隨軍出征。
他陪伴的物件是竇嬰。
在滎陽,酈寄建議儘快出兵趙國,防止劉遂南下與吳楚會合。
竇嬰點了點頭,最終下血本撥一半兵力交給他,去找劉遂打架。
按竇嬰的最初想法:待酈寄先行平定趙地,然後東進,會合欒布,共同滅掉劉卬。
竇嬰的想法自然不錯,畢竟欒布目前還是光桿司令,打發他自謀生路拉兵力。只求他能騷擾一下劉卬,減輕劉將閭的壓力。免得這位齊王兄弟過早歇菜。讓欒布憑一己之力滅掉劉卬,那是竇嬰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可局勢的發展卻大出竇嬰所料。
酈寄初期順風順水,把大軍一直推進到邯鄲城外。可到這裡後,遇到了個難題——攻不下。無論酈寄怎麼敲打,就是進不去。沒辦法,他不謀而合地想到了劉卬的那一招——圍城。把邯鄲城裡三層外三層圍住後,本著把劉遂餓死的決心,沉著氣住了下來。
酈寄受阻,讓竇嬰大失所望,而欒布的表現卻讓竇嬰眼前一亮。雖然他知道七十多歲的欒大爺有能力,但卻沒想到會有這麼牛,月把地竟然組建了個八萬大軍。更誇張的是,跑到齊地旅遊一圈,竟然兵不血刃地滅掉了劉卬等人。這辦事效率,的確不是蓋的。因此,竇嬰下令,欒布就地休整,確保革命果實,免得齊地再亂。
欒布歇了十幾天後,又受到了一條軍令:揮師邯鄲,會合酈寄幹掉劉遂。
就這樣,欒布動身了。
現在的竇嬰,對欒布寄予絕對的厚望,他甚至相信欒布一道,劉遂定將手到擒來。真若實現這個目標,漢軍將有足夠的實力,去和吳楚聯軍決戰。
而令竇嬰沒有想到的是,他又一次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