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可好,一口氣罷免了兩個,著實讓人側目。
現在幾家歡樂幾家愁。可劉啟不管他們的感受,又開始搗鼓了。要說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趕走了老人,自然要提拔一些新人,不然的話,朝廷裡那麼多話誰來幹?
第三道詔令緊接著下發了——改周亞夫為丞相,免除太尉一職。這一招我不想解釋,因為這種事情在周亞夫的老爹(周勃)身上也發生過。
不過提醒大家的是,太尉一職再次空懸。記得從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54年,這23年裡太尉的職責一直由皇帝監管著。七國之亂時,周亞夫臨危受命被封太尉,至今也不滿4年。而現在,又一次回到老路上去了。
多年來的“三公”,一轉眼就只剩下了一個人,令人匪夷所思。可這難不住劉啟,很快他就點到了一個人的名字:桃侯劉舍,拜御史大夫。
這位新任御史大夫雖然也姓“劉”,事實上他和劉啟並沒多大關係。相反,這個人卻是項羽的近親。也許有人還記得,當年項羽死後,其叔父項伯投靠了劉邦,被賜姓為“劉”。這位劉舍同志就是他的後代。雖然劉舍同志職位很高,但也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其主要特色是聽話:謹小慎微,從不多言。
就在大家戰戰兢兢、忙著自保之時,又一道詔令下發:廢黜太子劉榮,改封臨江王。
自古以來,廢除太子是朝廷裡了不得的大事,牽一髮而動全身。總結幾千年來的經驗教訓,哪位仁兄若在這方面做文章,通常情況下名聲不會太好。當年劉邦動了十來年心思,開了無數次會,商量來商量去,硬是沒敢動手。可不成想,劉啟卻是這方面的高手,把大家搞的眼花繚亂、惴惴不安之時,突然出手,令人猝不及防。
然而,這道詔令還是引來了一些人的反對。
竇嬰無疑是表現最強烈的一位。他三番五次進宮和皇帝理論,可劉啟吃了秤砣鐵了心,根本不理他的那一套。竇嬰上躥下跳忙活了一陣後,毫無所獲。一生氣,託病辭官,隱居了起來。
接著,劉啟又卯足勁做了一番人事調整,把慄家人徹底清理出了朝堂。值得一提的是,前邊提到的那位大行令同志也做了個“合適”的安排:斬立決!
由此可見,智商不夠千萬別去朝廷裡混,要是一不小心入錯了行,端了這碗飯,最好別多說話。若不然,死都不知道因為什麼。這位大行令同志就是前車之鑑。
至此,慄姬徹底傻臉了。應該說,她為自己的無知和腦殘,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在歷史上,劉恆、劉啟這對父子的名聲一直都很好,給人的感覺是一對老實的不能再老實的大好人,很容易聯想到拉平板車的大叔。事實上,這兩個人和“老實”不沾邊,手腕都不是一般的強。要說這也是合情合理的,能把那麼多能人、猛人籠絡在身邊,讓他麼規規矩矩幹活,還搞出一個“文景之治”的名聲出來,水平之高,登峰造極。若不是其後又有一位更加生猛的皇帝橫空出世,相信在漢朝歷史上,劉恆、劉啟這兩個名字,將會被抬的很高、很高。(未完待續。。)
第十九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
第二天一早,劉啟按慣例在未央宮宣室組織開會,專業術語——早朝。
提到這兩個字,我簡單穿插一句閒話。早朝,這個規矩實際上是漢朝時才發明的。“未央宮”三字就是這個規矩的起點。蕭何當初修宮殿時,借用詩經裡的名句“夜如何其,夜未央”,意思是約束皇帝和朝臣們凌晨議事,是中國封建時代早朝制度的開始。從此以後,歷代的帝王們基本上還比較守規矩,早早地從床上爬起來,組織大家開會。當然,每隔幾十年會冒出個別懶人,就不太守規矩。其中最出名的要數明朝的朱翊均同志(萬曆皇帝),他是皇帝中的奇葩,三十三年不上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懶人中的極品。
劉啟是比較守規矩的。由於前段時間身體狀況欠佳,因此請了個病假,跑到甘泉宮修養了一陣。現在病癒康復,又一次煥發生機,連忙趕回來上班,早早起床組織大家開會。
劉啟今天難得的愜意,笑呵呵地和大家打了個招呼。
會議開始了。
劉啟的屁股還沒坐穩,大行令同志就迫不及待地擠過人群站了出來。
他的確有些等不急了。自從劉嫖向他透露一些“內幕”訊息後,慄老兄就極其亢奮,生怕別人搶了自己的生意。
實際上,在他站出來的那一刻,劉啟的老臉已拉的老長。最近幾天劉啟只要看到慄家老小就滿心煩氣。當然,這拜慄姬所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