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特殊的眼神,憂鬱地凝視著這十一歲的少年。
沒錯,那是一張看了一眼就永遠都無法忘記的臉。
十一歲的林海從此被畫中的她俘虜了。
就像一粒種子落到了土壤裡,不管被覆蓋了多少塵土多少歲月,它總會在地下長出根鬚,頑強地製造出一個生命來。
自從那個正午以後,已經許多年過去了,當年的男孩也變成了一個漂亮的小夥子。難道是奇怪的命運又一次做出了安排,讓他在時隔十年之後,再度與她相會?
——他們已經相會了。
腦子裡那個聲音似乎又響了起來,林海痛苦地閉上了眼睛,顛簸的公車依然在擁擠的馬路上爬行著,彷彿要把他帶到某個極度遙遠的地方。
現在林海可以確信了,下午在西洋美術館裡,他看到的那幅法國十六世紀油畫裡的瑪格麗特,正是自己十一歲那年,在老屋閣樓裡看到的畫裡的女子。
至少——她和她長得一模一樣。十一歲那年的老屋閣樓,給林海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他絕對不會記錯的,當年老屋閣樓上的那幅畫中的女子,她一定就是瑪格麗特了。
當然她們不可能是同一幅畫,小時候在閣樓裡看到的那幅畫,要比今天在美術館看到的畫要小很多,大概只有它的三分之一大小。而且閣樓裡那幅畫只有她的頭像,背景也只有一點點,而美術館裡的那幅畫則是半身的坐像,她的上半身的衣服全部畫出來的,還有背景也露出來許多。
也許老屋閣樓裡的那幅畫,只是一幅臨摹的作品,或者是瑪格麗特的另一幅畫的複製品?
但瑪格麗特的臉龐早已深埋在林海心中,如同一塊深深的烙印,永遠都無法抹去。
不知不覺間,公車已經“爬”到大學門口了,林海這才反應過來,急匆匆地擠了車。
天快黑了,林海直接去了食堂。晚飯後他並沒有回宿舍,而是去了校園裡另一個地方——圖書館。
這是一所建造於50年代的蘇聯式建築,已經許多年沒有整修了,外面看上去堅固無比,裡面卻顯得破舊不堪。室內採光也明顯不足,即便把所有的電燈都開啟,看起來還是有點陰森恐怖。這種環境很容易讓人聯想到19世紀歐洲的圖書館。
這天是星期六的夜晚,不會有誰無聊到跑到圖書館裡來度週末,而且再有兩個鐘頭這裡就要關門了,所以諾大的閱覽廳宛如墳墓般寂靜,只有林海一個人匆忙地跑了進來。
林海並不是經常來圖書館的,對後面幾十排大書架有種莫名的恐懼,但此刻他的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快點查出油畫中的她——瑪格麗特,關於她的生平、事蹟還有愛情,關於她所有的一切,歷史書上想必都有記載的。
是的,他太想了解瑪格麗特了,這個十六世紀的法國公主,後來又成為了法國王后,她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何有如此迷人的魅力,竟讓四百多年後一箇中國少年痴心妄想?
在社科類的書架上,他找到了一些關於歐洲歷史的書,但這些書大多泛泛而談,關於瑪格麗特的內容很少。然後他又找到了一些英文和法文的書,這裡面倒是有一些詳細的記載,他把這些書都搬到了閱覽室裡,抓緊時間看了起來——
瑪格麗特(Margot),也有種叫法“瑪戈”(Margot),出嫁以前全名是瑪格麗特?德?瓦盧瓦,她的父親是法國瓦盧瓦王朝的國王亨利二世(1547~1559),她的母親凱薩琳王太后來自義大利美第奇家族,可以說她繼承了歐洲聲名顯赫的兩大家族的基因。在她的父王去世之後,她的哥哥們相繼登上了法國王位,依次是弗朗西斯二世(1559~1560) 、查理九世(1560~1574)和亨利三世(1574~1589)。
十六世紀後半葉的法國處於“胡格諾戰爭”時期,天主教徒與新教徒進行著殘酷的內戰。公元1572年,信仰天主教的王室為結束戰爭,決定與新教徒的首領納瓦爾國王亨利聯姻,身為國王妹妹的瑪格麗特公主,自然成為了政治婚姻的犧牲品。婚禮在巴黎舉行,瑪格麗特嫁給了納瓦爾的亨利,就在眾人歡慶婚禮之時,巴黎城所有的鐘聲都敲響了,在凱薩琳王太后的策劃下,一場針對新教徒的大屠殺拉開帷幕,整個法國血流成河,這就是西方歷史上著名的慘案——“聖巴託羅繆之夜”。
後來又經過數年戰亂,瑪格麗特的兄長們全都死於非命,而她的丈夫則意外地繼承了法國王位,成為了波旁王朝的開國之君——亨利四世,瑪格麗特也從法國公主變成了法國王后,史稱瑪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