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6部分

和周虎臣這個時刻不會進北都,除了作戰他們還有最重要的計劃要實施,而這光復北都的偉大時刻要看何騰蛟與史可法、朱大典誰先到達了。

密雲。

密雲縣地處燕山南麓,華北平原北緣,是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過渡地帶。也是中原地區至東北、蒙古地區的交通孔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為兵家必爭重地,有“京師鎖鑰”之稱。

這裡東、北、西三面群山環繞、峰巒起伏,巍峨的長城綿延在崇山峻嶺之上。此時,周虎臣與黃得功一直叨唸的多爾袞帶領著龐大的人流已經繞過了密雲縣中部那個碧波盪漾的湖泊(密雲水庫)。

多爾袞比周虎臣和黃得功預料的慢了很多,原因很簡單,家眷太多。這些人除了皇親國戚就是建州最重要將領的家人,多爾袞不敢扔下這些人,扔了這些人等於徹底扔掉了大清國的希望和根基。出關不要緊,只要留的青山在,柴總有的燒,有些人在手,多爾袞就仍舊有東山再起的資本。

眼前出現的是丘陵與矮山,這就是希望,因為生命的關隘古北口已經很近了。

沿著薊運河(今潮河)往北的道路越來越崎嶇狹窄,而起伏的山巒也越來越高,多爾袞等人的速度越來越慢了。

天色已晚,太陽的餘暉慢慢消失在山後,多爾袞帶領的大部隊不得不在山間停下來開始紮營。

古北口現在屬於明軍,防守古北口的是虞大虎和翁之琪。

“大人,建奴距離古北口還有十里。”

“知道了!”虞大虎應了一聲:

“十里已經很近了!估計建奴會頑強的來不停衝擊吧?”斥候轉身而去,這次開口說話的是翁之琪。

其實,多爾袞自進入密雲境內就一直被監控,這種監控的距離不斷被斥候在迅速傳到古北口。

“大帥這是為什麼?為什麼。。。要這樣?”翁之琪不理解,萬般辛苦的順著長城跑了千里,有了這樣徹底滅掉入關建奴的機會,而周虎臣的命令卻不是翁之琪想象中的那個大關門。

“大帥不會有錯!既然讓這樣作戰自有他的道理,遵命就是,大帥怎會出現大局之誤!”虞大虎和翁之琪不一樣,他是周虎臣的嫡系手下,周虎臣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在他的意識中,周虎臣怎麼會有錯?何況是這樣的大事。

“萬一縱虎歸山怎麼辦?後患無窮啊!”翁之琪有不同的看法,這個看法當然有他的道理。

“不是有了安排嗎?大帥有大帥的作戰部署,大帥錯過嗎?”

虞大虎的話讓翁之琪沉默了,虞大虎說的對,這個大智若妖的當朝駙馬從來不作無準備之戰。這次的作戰任務看來周虎臣還是有他的下一步計劃,儘管這個計劃翁之琪有心中的脈絡,但牴觸難免。可不理解翁之琪也要執行,周虎臣是主帥,主帥的命令必須執行,翁之琪只是抱怨一下自己的想法不同罷了。

“難道大帥真的要行險,要把建奴趕到兀良哈地區,要順勢重新收復朵顏和蒙古科爾泌之後收拾整個遼東與建州衛?”

稍稍思考一刻,翁之琪禁不住說出了自己的心中想法。

昔年這些地方實際上都屬於大明,而朵顏三衛是產生於當年元惠宗妥歡帖木兒汗從大都退回蒙古草原以後,這一地區(朵顏)的蒙古各兀魯思和部落為保衛自己的領地,防止明朝進攻,進行了積極的防禦。他們往往採取以攻為守的政策,當時,木華黎後裔納哈楚將軍統率著二十萬蒙古軍,駐紮在遼河以北的金山到龍安(今吉林省農安縣)、一圖河(今伊通河)、亦迷河(今驛馬河)一帶,成為上述蒙古各部的防禦屏障。

在明洪武二十年,洪武皇帝朱元璋開天闢地一樣派遣馮勝、傅友德和藍玉等率領二十萬大軍繞道慶(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境內)包圍了納哈楚軍隊駐地,納哈楚被迫投降。上述蒙古諸部失去屏障,其駐地隨時可能遭到明朝的侵掠。二十一年,蒙古大汗脫古思帖木兒在捕魚兒海(今內蒙古貝爾湖)被明將藍玉的軍隊擊敗西走。這些重大的軍事失敗使大興安嶺以東的蒙古諸部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迫不得已,他們只得歸附了明廷。

洪武二十二年,明廷在這一地區設定了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同時,明廷授封三衛首領以各級官職,進行籠絡和羈縻。要求他們“各領其所部,以安畜牧”,做明朝的“屬夷”。蒙古人稱朵顏衛為兀良哈,泰寧衛為翁牛特,福餘衛為烏齊葉特。這是因為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分別是以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烏齊葉特三部為主組成。後來,明庭也把朵顏衛稱為兀良哈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