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正?”李雲天聞言不由得眨了一下眼睛,隨即回過了神。
李清正是永樂二年的進士,後來被選為了庶吉士,進入了文淵閣,說起來還是李雲天的師兄,歷任刑部主事、翰林侍讀,現為翰林學士,曾經在文淵閣給李雲天授過課。
李雲天之所以對這個本家有著深刻的印象,是因為此人性情剛鯁,敢於犯顏直諫,曾經在永樂十九年向永樂帝上書,提出“停止營建、罷四夷朝貢、沙汰冗官、賦恤饑荒、慎選舉、嚴考核、清理獄囚、罪黜贓官、罷遣僧道、優撫軍士”等十五條建議。
當時,永樂帝正打算將京城從南京遷移到北京,李清正擺在第一條的“停止營建”無疑是觸犯了永樂帝的天顏,好像永樂帝遷都是為了享樂而導致民不聊生,無視了永樂帝“天子守國門”的長遠國策,這使得永樂帝大怒,將其打入了大牢。
直到一年後在當時內閣首輔楊榮的保薦下,李清正才得以出獄。
在李雲天看來,李清正向永樂帝提出的那十五條建議,除了“停止營建”外其他的都是空泛之言,毫無用處,因為其中的道理永樂帝豈會不知道,永樂帝需要的是解決那些問題的辦法,而不是將問題拋給他。
如今李清正又在洪熙帝遷都的關鍵時刻開口,難道是以勞民傷財為由阻止洪熙帝遷都?
想到這裡,李雲天不由得抬頭望去,只見一名中等身材的中年人走出了佇列,快步來到殿前。
見李清正出列,左側的文臣紛紛投去了好奇的目光,不知道他今天又有何驚人之語。
“陛下,臣側聞內宮遠自建寧選取侍女,使百姓為之驚疑,眾人為之惶惑。天子之宮,古有常制,則大孝尚未終,恐成風化之原,有阻維新之望,所謂謹嗜慾者此也;又聞宮內大興營建,所謂節民力者此也;陛下數日不朝,所謂勤政事者此也。”
在眾臣的注視下,李清正衝著洪熙帝一躬身,義正詞嚴地說道,“陛下,所謂務正學者,不過以上三點也。”
話音剛落,大殿內鴉雀無聲,眾人神情詫異地望著李清正,顯得頗為震驚。
李雲天暗地裡無奈地搖了搖頭,李清正竟然公開抨擊洪熙帝,簡直就是找死,如果不是他的智商有問題的話,那就是別有用心,博一個冒死進諫的清名。
說實話,李清進諫之言實屬偏頗,他對洪熙帝的指責也確實是牽強。
洪熙帝將永樂帝的靈柩送進皇陵後,更換了身邊的侍女,這本是一件極其平常的事情,難道要讓新皇帝用前朝的舊人?
可這在李清正的眼中就成為了“所謂謹嗜慾者此也”,在他看來洪熙帝應該要給永樂帝守孝三年才對。
另外,洪熙帝登基後,修整一下宮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這成為了李清正所說的“所謂節民力者此也”。
不久前,洪熙帝因為感到身子不適,故而幾天沒有小朝,這就成為了“所謂勤政事者此也。”
如果將李清正的話翻譯就過來,就是指責洪熙帝是一個窮奢極欲的**之徒,安於享樂,不務正業。
洪熙帝萬萬沒有想到李清正忽然之間會向他發難,完全沒有絲毫的心理準備,一時間怔在了那裡,臉上青一陣白一陣,放在腿上的雙手禁不住攥起了拳頭。
注意到洪熙帝臉上神色的變化後,李雲天心中不由得嘆了一口氣,雖然洪熙帝性格溫和,但李清正在大殿之上當眾指責他荒淫無度、法令滋章、教絕四維,猶如前朝的隋煬帝般,令洪熙帝顏面何在?
況且,泥人尚有三分火性,更何況是貴為天子的洪熙帝,他與人為善並不代表著尊嚴可以被觸犯。
不僅李雲天,楊士奇、楊榮和夏原吉等人也意識到大事不妙,李清正當眾給洪熙帝難堪,讓洪熙帝如何下得了臺?
“來人,將這個滿口胡言的惡徒拖出殿外,亂錘打死!”在眾臣關切地注視下,洪熙帝面色鐵青地伸手一指傲然屹立在那裡的李正清,怒聲吼道。
自從洪熙帝登基以來,或者說自從他成為太子以來,從來也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動怒。
說完後,情緒激動的洪熙帝不由得咳嗽了起來,他近來身子本來就不好,否則也不會幾天沒有小朝,如今怒氣攻心自然血氣翻湧。
立在大殿兩側的幾名頂著鳳翅鎧、身著長身甲、手握金瓜錘、衣著鮮豔的錦衣衛大漢將軍聞言,立刻面無表情地快步向李清正奔去。
所謂大漢將軍,指的是明代的殿廷衛士。
錦衣衛屬下編有1500名大漢將軍,身材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