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有力得能調動你全身的熱血去沸騰、去燃燒!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這是王進喜的話。

餘秋裡說:“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把貧油的帽子扔進太平洋去!”

我在採訪那些曾經與王進喜一起戰鬥過的同志時,他們給我講的許多故事,讓我認識了生活中真實的王進喜:他絕對是個“老大粗”,可又絕對不是個“老大粗”。他的語言和行為生動得不用導演。我們後來看到的許多關於王進喜跳泥漿池、振臂高呼“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那樣的鏡頭,都是後補的……是周總理批准讓新聞電影製片廠的人拍攝紀錄片的。導演們與王進喜交流後,用不著多說幾句,王進喜立馬“進入情況”,且保證能令導演們滿意。

王進喜的個人魅力、個人形象,個人語言,是在松遼的石油大會戰中得到磨練和開始完美的。能使這位中國工人階級形象達到完美程度的“藝術大師”,既有會戰生活的本身,還有便是餘秋裡等人的功勞。

餘秋裡22歲時失去了一條胳膊,但在他一生的工作和戰鬥中從來沒有少過與他並肩奮鬥、爭取勝利的左右手。石油戰線幾十年,他得到了康世恩這樣的左右手,還有就是他樹立起的王鐵人這樣的標兵與標兵隊。有過軍旅生涯的人應該都能知道,部隊中還有一面旗幟,叫“硬骨頭六連”。這面旗幟就是餘秋裡在軍隊工作時藉以讓指戰員們學習奮勇殺敵、所向披靡、奪取勝利的一面旗幟。六連出名是在1940年餘秋裡擔任八路軍某支隊政委時,那一次他領導的部隊所屬七團三營官兵們跟日本鬼子打得極其慘烈。為了保證大部隊安全轉移,六連在指導員張會田和連長指揮下,幾度擊退敵人進攻,把日本鬼子殺得屍體遍野。小鬼子也急紅了眼,靠著比六連強幾倍的兵力,在山炮、機槍和擲彈筒的支援下,連續五次向六連陣地反攻。緊要關頭時,指導員張會田端起上了刺刀的步槍,躍出工事,一聲“同志們,跟我上!殺啊……”戰士們跟著指導員衝出工事,如颶風般的撲向敵人,殺得敵人潰不成兵,而指導員張會田和許多六連官兵也壯烈犧牲了……餘秋裡在血流成河的戰場上,喊出了威震山河的“向六連學習!消滅小鬼子……!”口號。六連的名字早就在人民解放軍隊伍中傳遍,直至今日。2004年5月,我專門到駐守在杭州的“硬骨頭六連”拜訪,在那個光榮的連隊榮譽室裡,我知道了他們是全軍所有連隊中榮獲最多榮譽的“全軍第一連”。

毛澤東和許多無產階級革命家對“硬骨頭六連”的珍愛就像對鐵人王進喜一樣珍愛。

獨臂將軍在他靈魂和精神世界裡從不曾缺過胳膊。他餘秋裡一生樹起的這兩面旗幟就夠我們億萬中華民族兒女們好好學習和繼承幾百年、幾千年的。“硬骨頭六連”所鑄造的軍魂和王進喜身上體現的民族魂,已經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部長與國家》第五章(14)

毛澤東欣賞餘秋裡也許正是他既能武,又能文。文武全才者,在高階領導者中不是很多,餘秋裡理當是其中的佼佼者。

第二次來松遼時,餘秋裡是以會戰工委書記的身份而來。既然是前線大會戰的一員,他就不喜歡別人再用部長的規格來迎接他。這回他下車的地址不是上回的大同鎮,而是“揮師北上”之前就定下的會戰指揮部所在地……安達縣城。100年前的1903年,安達這個北國小鎮才從俄國人手中回到祖國懷抱。之前這兒雖是中國的領土,但俄羅斯人卻遠遠多於中國居民。到1909年有記載的史料上說,當時安達的中國居民是7戶,俄羅斯人則有75戶。

不過餘秋裡帶著他的石油大軍來這兒時,安達已經與俄羅斯人的時代完全變了樣,但這兒最像樣的建築則仍然是俄羅斯人建的。特別是那個並不大卻講很講究的火車站及火車站旁邊的那棟兩樓層的鐵路俱樂部,十分別致和突出。這些建築在今天我去安達採訪時,仍然感覺它的風采照人。

上世紀60年代的安達,俄羅斯人留的這些建築幾乎可以蓋過安達小城裡的全部風光。餘秋裡他們的指揮部沒有設在俄羅斯人留下的那棟豪華建築裡,而是在距火車站一兩百米的那個縣政府財務局小樓裡。安達縣城再找不到第二處這樣的中國建築了。其實這小樓也是可憐得很,最多也就像北京城裡我們以前經常看得得見的那種燒鍋爐用的臨時建築罷了。但當時的安達只有這個條件。會戰機關的幹部和科研人員一律住在民房。至於一線的隊伍不用說了,能有間牛棚、馬廄、帳篷住就算是天堂了。即便如此,對當地政府和百姓來說,